样持续了十多天,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
中平六年七月,西北破掳将军董卓受封于临时大将军,统领洛阳军马。自此,董卓开始假借何太后名义,采用怀柔与强硬两方面手段控制了大汉朝堂,竭力拉拢当时的大汉名士来辅佐他,以此来安天下之心。前段时间卧病在家的司徒王允听说董卓的暴行后便跑到朝堂怒斥他的卑劣行径,但因为何太后的支持,使得其也无可奈何。
一个月后,也就是中平六年八月,皇宫内,董卓觐见何太后。
“董爱卿,此来朝见所为何事啊?”何太后一脸笑意地说道。自从董卓尊奉圣旨控制了洛阳兵权后,何太后对于袁氏家族的担忧总算是少了很多,最近过得也算舒心。
董卓直接站了起来,不再跪拜,对着何太后说道:“太后,从今往后吾便不再跪拜于您了。虽说当今皇上年幼,但自古以来太后以此为借口擅自涉猎政权,总归不妥吧?”
“董卓,你什么意思?!”何太后闻言顿时惊怒,她怎么也想不到董卓会突然向其说出这种大逆不道之话。
“太后,吾现在已控制大汉朝堂。吾董卓不想坏了祖宗规矩,只想让少帝刘辩在朝堂问事即可,太后您就好好安度晚年吧。吾想洛阳城的数万守卫军与大汉朝堂的臣子们应该也想您如此吧。”董卓一脸奸诈地说完,然后转身便离开了。
“你~”看着董卓离去的背影,何太后气愤异常,但听到董卓的话语,其气势便弱了很多,也没敢让董卓站住。
之后董卓更是嚣张非常,先是软禁了何太后,在朝廷上更是目中无人,根本不拜汉少帝,凡事全是董卓一个人说了算。卫尉张温对董卓的目无大汉天子的行径痛恨异常,多次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大臣的面抨击董卓的无礼。董卓对其也是忍了很久,就来朝廷内传出张温与虎贲中郎将袁术勾结对抗朝廷,董卓便顺势以此“莫须有”的罪名笞杀张温,一时之间全城之人对董卓忌惮非常,除了一个人,那就是孙逸。
“董卓此人果然如历史上这般,心狠手辣,全无朝纲,真这么发展下去恐怕马上要废帝了!”孙逸看到此景象喃喃自语道,“这事情得告知孟德一声,让他们想办法对付董卓,吾虽不能阻挡历史的进程,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董卓为非作歹!”
“什么?孟德一早便被宣旨进了朝堂?”孙逸对着曹府的下人问道。
“回先生,确实如此。大人走时还比较匆忙,听说所有朝中大臣都被叫了过去。”那人说道。
“看来今日是见不到孟德了,唉,不知道董卓又要做什么。”孙逸边想边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当日下午,孙逸还在自己客栈的桌子旁喝茶,来到东汉末年后,不知什么时候起,自己居然养成了喝茶甚至品茶的习惯。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然后曹操便直接走了进来,复转身将门关好。
在孙逸奇怪而又充满询问的目光中,曹操急促地喘着气,拿起桌子上泡好的茶水一饮而尽,大喘了口气说道:“啸行,这董卓果然是天底下最可恨之人!”
孙逸知道必是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不然不会让三国枭雄的曹操如此失态,果然曹操说出了重磅消息,“董卓要废汉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
孙逸听到这句话后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吃惊,他是在叹息,叹息历史的车轮,叹息自己的后知后觉。“或许这个战乱的年代终究不会因为我的到来而有所改变吧,不过现在才刚开始不是嘛,我必须改变历史!”孙逸暗暗想道。
“啸行果然非常人,听到此消息后居然如此镇静。”曹操看着孙逸,点了点头。
“董卓心狠手辣,野心极大,这事情早晚会发生。只是吾等作为大汉子民应为大汉天下着想,想办法除掉董卓!”孙逸开口道。
“不错。董卓作为西北驻防之人,却偏偏赖在京都不走,还千方百计控制洛阳重兵,必行为不轨,现在居然还想做让天下人人唾骂之事。”突然走进来一人,边走边说着。曹操见到此人笑着站起来,对着孙逸说道:“啸行,某来介绍下。此人为骑都尉鲍信,字明义。明义,此人为孙逸,孙啸行,其有大才。”
“能让孟德称之为大才之人的人,必非常人。某鲍明义,见过啸行。”鲍信极为和气地说道。
孙逸自然知道鲍信是谁,也知道这位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位有很高见识的将军,只是他的早死让人感到惋惜。孙逸听完鲍信的招呼,没有说什么,但是却郑重地拱手拜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