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百年已过。那柄血剑在地火日复一日的炙烤中,剑身终于隐隐出现细小的裂纹。
那剑常常跃动,现出不安之势,剑中魂魄,也常常嘶鸣。但边地少雨,即便有雨水,也难以渗过地面,到达这剑身之上。
这剑只得无奈地随着地火的流动,缓慢地奔走。慢慢地,竟进入了四川境内。
在四川西部,有一座高山,虽不及峨眉巍峨,也不及华山险峻,但论其秀美,比起二者,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风徐来,鸟雀争鸣,恍若人间仙境。更兼常有高人飞行,仙风道骨,令凡夫俗子顶礼膜拜。江湖中,人人皆知,这山乃是中原第一剑派——云梦剑派根基所在之地,是故这山,就叫“云梦山”。
山腰当中,有一青衣少年在丛林间穿行,脚步甚是矫健。遇一巨石阻路,高约三丈。少年运气提神,脚尖一点,就拔地而起,姿态十分轻盈。然只到巨石半腰,丹田力竭,清气变浊,掉落下来。
少年稳住身形,心有不甘地再次跃起,也是刚过半腰,就再也无法上升。少年试了一次又一次,越来越低,丹田还隐隐作痛。
少年恨恨地一拳打在石上,石头岿然不动,少年手背却沁出血迹。动作没错,心法也对,为什么就是飞不起来?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之下,只得沿着石缝,慢慢爬了上去。
再行得半柱香时间,来到前山,道路变得开阔。小径纵横,路边多种竹木。少年身后,从上山的小径上走来几个手提包袱的少年,皆身着白衣,衣袖禳有银边,很是打眼。
青衣少年加快脚步,埋头疾走。只听见身后不断传来嗤嗤笑声。
少年充耳不闻,急匆匆地经过一座刻有“清心院”三个大字的牌楼,来到一座四周种满翠竹的巨大庭院当中。
院中有一群十一二岁孩童,也皆着青衣。见少年进来,“哄”地一声,欢呼雀跃地跑过来。
少年不禁愕然,手脚无措。他在这清心院中,素来都是最不重要的人物,连正眼看他的都鲜有人在。此等受人欢迎之情形,只有在梦中出现过。
正尴尬当中,只见人群越过自己,拥向身后。转头一看,只见身后赫然站着路上遇到的那几个白衣少年,正被孩童们团团围住。
为首那银衣少年鼻子硕大,神气地喊道:“陈明昆——”一个孩童立刻叫道,“这里这里。”“月饼两个,鞋一双——”叫陈明昆的孩童欢欢喜喜地接过,得意地把月饼和鞋举过头顶。“李子健,月饼三个,冬衣一件——”
青衣少年叹了口气,知道那些物什中没有自己的份。按门中规矩,青衣第子从上山起,就不得下山,要想下山,得等到晋升为银衣第子,才能由长者带着下山历练。银衣第子如果晋升为金衣第子了,就可以自由的下山行侠仗义了。
每年中秋、除夕,门中都会派人率领银衣第子去山下,为青衣第子取回家人准备的过节物品。
孩童们都领到了自己的东西,开心的互相炫耀。“我的月饼是蛋黄馅的,好甜。”“那算什么,你看,我的月饼中有牛肉,我妈知道我最爱吃牛肉了,我妈可真好。”“我妈才好呢,给我做了两身漂亮衣服。”那个顽皮的孩童不服气地叫道:“两身衣服有什么用?就怕你得一辈子老老实实穿你的青衣吧!”孩童们哄然大笑,目光都朝少年这边看过来。
那少年痴立在那里,感受着那一声声称呼中蕴含着的家的味道,只觉那么温馨,那么醉人。
“爹,娘,你们又在哪里?”少年心中默默地呼唤。忽然发现众人聚集的目光,那目光中分明充满了戏谑,少年脸上一红,迅速冲进自己房中。
掩上房门,笑声依然顽强地钻进少年的耳朵。一抹眼角,竟流了泪水,不知是由于伤心,还是由于愤怒。
门中第子,都是经过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