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宫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六章 鬼子来了
    听到这奇怪的“嗡嗡”声,“冯鞋帮子”睁开眼一下子猛地坐了起来,边用耳朵搜索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边用眼睛四处寻找着。

    接泉水的地方就在半山腰上,这个位置与村子是平行在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到2里地。从这里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山脚下进村小土路上的行人,远眺视野很好。

    两秒钟不到,“冯鞋帮子”就找到了声音的来源。

    这声音就是从山下进村的弯曲土路上传来的,同时还带着遮天蔽日滚滚的尘土。“冯鞋帮子”定住神仔细看,那是一个规模不小的车队,打头的是两辆三轮摩托车,在摩托车扬起的沙尘后边紧跟的是三辆军用卡车,卡车上站满了身穿土黄色衣服的人,进山的小土路到处坑坑洼洼颠簸的厉害,这几辆车正以很缓慢的速度向前行驶。

    很明显,目的地就是“冯鞋帮子”他们所在的这个小村庄。

    其实说到三轮摩托车、军用卡车,这都是咱们后来在这里这么讲,这些东西其实当时“冯鞋帮子”压根儿就都没见过,就连这汽车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他也是平生头一次听到。

    他出生在光绪年间的农村里,讨饭来到这里时又恰好是光绪爷驾崩、宣统皇帝继位,这一晃近三十年他就没离开过这个小山村。连知道紫禁城里没有了皇帝、天下变成了民国的消息,这个山村都比外边晚了听说了快两年。

    但是,没见过并不代表不知道。

    当时的社会环境属于军阀割据、战乱不断的局面,再加上日军的全面侵华,使得他们所在的这座县城的人口流动变得异常频繁。同时,这座县城又处在一个南北往来交通要道上,每天都有从外地往这里来的,每天也都有从这里离开的,各种烧杀抢掠的恐怖战事消息早已经在每个人的口中耳边传的漫天乱飞了。

    前两天,进城在酒馆里打杂的二蛋子连夜跑回来了,据说当时跑得急连被窝行李都没敢拿。他对场院里晒太阳的老人们说:“日本人要攻打咱们县城了,在酒馆后院里能听见城外乒乒乓乓的枪声。一个炮响起,屋梁上都掉土。我听来酒馆吃饭的人说,日本人都是坐着大卡车一队一队的往县城这边开,他们的洋枪能打的老远了,还能不添火药连着打,比咱们打兔子的长土枪厉害多了,上边还挂着明晃晃的刺刀专捅人肚子!他们见人就杀!幸亏我跑得快!”

    二蛋子描述的有声有色,就好象他亲眼见过,并且真从日本人的刺刀下逃出了性命一般。

    这消息传开了,庄里的男女老少一时人心惶惶。

    “操!是日本人!”这是“冯鞋帮子”看到车队后的第一个反应。

    “冯鞋帮子”站起来就撒腿就往村里跑,刚跑了没几步一只脚上的破布鞋掉了,他弯腰拾起来再脱下另一只一起往怀里一揣,光着脚继续呼呼的跑。

    从这里到庄里不到2里地,“冯鞋帮子”虽然五十岁的年纪但身体还是很硬朗结实的,没一小会儿功夫就跑到了庄口。

    俺爹那会子正带着庄里年纪仿佛的四五个小伙伴在庄口玩,老远就看见“冯鞋帮子”光着脚像疯魔了一样的跑过来。

    “日本人来咧!日本人来咧!”冯鞋帮子一路高喊着跑了过来。

    “狗头!带着他们快进庄去喊“日本人来咧,快跑!”使劲喊!赶紧着!”“狗头”是俺爹的小名儿,俺爷爷给他取的。

    俺爹其实不知道日本人是啥东西,只是这几天晚上睡觉时在炕上影影绰绰的听俺爷爷对俺奶奶小声说过:“日本人真要是来了,咱就得带着狗头赶紧往山里钻,啥也别拿别要,只抓着干粮就行。我听说,他们可是要杀人的”。

    俺爹他们这几个娃一看“冯鞋帮子”这急急火燎的、连穿了几十年的破布鞋都脱了的样子,心里知道这不是个小事儿,也赶忙四散跑去,也是边跑边喊。

    但俺爹他们这几个毕竟是一群孩子,这里边最大的就是俺爹,那年他才十二岁,而小孩子的本能反应就是遇到事情就往家跑。幸运的是,这几个孩子住的地方恰好分布在村子的东西南北各个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