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变迁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十八章 格物之学(2/2)
   课室里沉寂了一会,然后这些学童纷纷交头接耳,吴梦也不管他们,让他们自由讨论。

    一个学子举起了手,吴梦喊道:“周立回答。”

    “先生,学生以为借助水汽之力,可打造出自行的船,不用拉纤,就是不把人当牲畜用,可体现大宋的仁义。”

    吴梦满意的点点头,这个学生不错,能够联系到孟子所说的仁。

    “还有,节省的人力可以用来开垦荒地,打出更多的粮食,让天下没有饥民,正所谓衣食足而知礼义。”周立继续说道。

    吴梦笑了,夸奖道:“周立回答的很好,还有哪位学子回答,不必起立,坐着说话。”

    这下课室里的学童们交头接耳更是热切。有的道自行船可载人四处游玩,有的云漕运可通行无阻,有的道百姓交粮便不必用马拉车。

    有几个学童还真说到了点子上,比如煤场的机器可否用水汽带动之类。

    吴梦举手示意停止,然后说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可以告诉诸位学子的是,这水汽不但可以行船,还可以造出自行的大车,怎么造,就需要学好格物,以后我等就开始这格物的学习。”

    吴梦拿起石灰做的粉笔,在黑漆刷过的木板上写下一个斗大“力”字。

    他指着“力”字说道:“刚才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力’来诠释,为何我等推动木箱很是费劲,煤场的轨道车却如此轻松,为何几人抬起一筐煤球累得直不起腰,而码头和煤场内的吊杆轻易的吊起如此之重的竹筐,都是这个‘力’在作怪,下节课为师就详细的讲述这‘力’是什么,如何获得更大的‘力’。”

    下课后,学子蜂拥而上,把丁睿和船模围了个严严实实。

    小丁睿被挤的急了,大声喊叫道:“别挤了,师兄们,正午时我等一起去学堂的小水潭里放蒸汽船可好。”

    吴梦用一艘蒸汽小船带动了这帮孤儿们学习格物的兴趣,学堂里到处都是“力”的讨论声,连蒙学班稍小些的学童都来一睹究竟,学堂里刮起了一片格物的浓厚氛围。

    随着格物的开课后,吴梦自制了几把游标卡尺,增加了一门机械课程,讲授《机械原理》、《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的初步知识,这都是偏于实用的课程。

    太深奥的吴梦不讲,边讲边让学子们自己手工制作滑轮组、皮带传动轮、齿轮这些简单的零件。

    丁睿则是强化训练,不但要跟随机械课程的学习,夜间还须学习更深的算术、格物。

    …………

    三月里正是春耕的时节,吴山村四周的田地里牛拉人推,好不热闹,到处一股粪肥的怪味。

    吴山村的乡邻们去岁看到了丁员外和刘大郎家稻田多产了五六斗稻米,冬日里便纷纷学着堆粪。

    以往市集里赶集后到处一片腌臜,如今正午时分一散集,什么驴、牛、马的粪捡的干干净净,连丢在地上的纸张、蔬菜等等都捡回去沤粪了。

    李五和丁睿推着吴梦走在田间小径上,吴梦见乡邻们沤粪的干劲十足,欣慰的笑了。

    只要普及这沤粪的新法子,每亩都可增产四十宋斤以上,大宋天下如今约有四亿多亩田地,可多打一百六十多亿斤粮食,合一亿五千多石,能养活不少人。

    来来往往的乡邻们如今都知道这个双腿残疾的吴先生是个有大本事的人,见面都恭恭敬敬的叫一声“吴先生”,吴梦都是客气的点头致意。

    丁睿嘻嘻笑道:“师傅给村里的人做了好事,百姓们都会感恩戴德。”

    吴梦笑道:“睿哥儿,这人啊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做一辈子好事,你须得谨记。”

    丁睿收起了嬉皮笑脸,郑重道:“师傅放心,弟子定然记得。”

    吴梦又道:“天下以农为本,百姓以食为天,没有石炭可以烧柴禾,但没有粮食可是人都养不活,故这农活万万不可偏废,粮食多了,可以养猪、养羊、养鸡,增加肉食。”

    丁睿问道:“师父,你上次曾言可修筑一大型猪圈,将猪圈起来饲养长肉极快。”

    吴梦被丁睿这一提醒才想起来,说起这养猪,北宋可不是如后世那般圈养,却是和羊一般放养,让猪漫山遍野的吃草和野果。

    这般养猪又如何会长膘,猪肉的产量极低,吴山村的乡邻们每月能吃上一两次肉食就阿弥陀佛了。

    “睿哥儿,等下为师画个草图,你找找忠伯砌个猪圈,这猪养好了,猪粪也不缺,可是个好事。”吴梦点点头说道。

    丁睿呵呵笑道:“师父放心,弟子让忠伯去修筑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