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茂志跳下大车,往一户农家的柴扉走去,他们在吴梦身边日久,知晓吴梦一进村庄,必然会进百姓家询问。
东方茂志敲了敲柴扉,好半晌才从茅屋里出来个汉子,手上还抱着一个小奶娃子。
汉子隔着柴扉一瞧,只见门口停着几辆大车,从车上下来的是甲胄鲜明的军士,慌忙躬身问道:“不知官人来小的家中何事,小人家无余粮,真是交不起赋税。”
东方茂志凝神听了半天,让他又重复了一遍,方听明白他那不伦不类的福建话,好在台湾岛上福建人不少,东方茂志闲暇时学了不少福建话,才勉强能沟通。
东方茂志抱拳道:“在下是台湾府的官人,来此修筑海港,四处走访察看民生而已,并非征收赋税。”
汉子听到不是催交税赋的,便打开柴扉,请众人进去,吕征先和一个厢军将吴梦搀扶上了轮椅,推着吴梦向茅屋走去。
吴梦见眼前的房屋颇小,便吩咐厢军们在门外等待,他和吕征先、东方茂志进了院门。
农家院子里空荡无物,廊下挂着些兽皮,几付箩筐扁担耙犁,再没有别的物什,进到屋内,更是家徒四壁,桌椅板凳皆为自己动手打造的粗鄙家具,屋子里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童,穿着到处是补丁的衣衫,鼻涕淅索,用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吴梦一行。
吴梦和颜悦色的询问道:“这位兄台,怎的你一个大男人在家中带孩子,你浑家呢?”
那汉子却是诧异道:“官人,我等儋州妇人下田,汉子在家中操持,哪有汉子下田的道理。”
吕征先和东方茂志互视了一眼,忍不住想笑,这世上哪有妇人干粗活的道理。
吴梦脑海里冒出了杜甫《负薪行》诗中的一句“土风坐男使女立”,这是一种陋习,四川、福建都有这种陋习,福建人后来迁居琼州岛,又将这种陋习带到了此处。
吴梦笑了笑,没有去谴责这汉子,这种事情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风俗如此,他继续问道:“你家中有多少田地,可否够家中的口粮。”
汉子答道:“启禀大官人,小人家中只有薄田二十几亩,每亩年收成不过两石多,勉强能够糊口。要是碰上天灾,那便只能吃些鱼虾充饥。”
一年种两季收成两石多,土地也够贫瘠的,吴梦不由微叹,心道这赋税什么的就不用问了,衙门即便把他们家底搬空也收不上几个子儿,怪不得广南西路还得往琼州岛倒贴、
吴梦顺便问了问当地的黎人和汉人的相处之事,那汉子摇了摇头道:“官人,小人对黎人所知不多,此处的黎人住在山上,与汉人极少交流,官府也不管他们,黎人往日里采集些沉香木与商贾交换食物。”
吴梦点了点头,令吕征先给了他一贯钱,在汉子千恩万谢声中出了柴扉。上了马车后吴梦兴味索然,便吩咐回海港算了,儋州百姓愚昧无知,不是三两下能解决的。
黎人不与汉人交往,这里面的民族矛盾定然不小,要想彻底解决此事,还得学习历史上苏东坡流放儋州时采用的法子,即用中原的文化来熏陶当地百姓,移风易俗才能成功。
一行人回到海港,恰好碰到一群穿着粗布棉衣的黎人在此处与广州过来的商贾交易,吴梦吩咐前去看看。
只见广州商船上搬下来的是一袋袋的大米、布匹、刀斧和金属制品,让吴梦哭笑不得的是还有不少雪盐,儋州靠着大海买盐吃,这是什么道理,黎人还真是缺乏文化知识的教育。
吴梦回到住所后,和丁谓闲聊时问道:“相公,此处的百姓都是人力耕作,耕牛甚少,这是为何?”
丁谓摇头叹息道:“此乃当地生番一大陋习而至,生番不思耕作,打猎捕鱼,平日里的主食皆为白水煮芋头,且病了不求医问药,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