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十一章 恩怨二(2/2)
方面,自然乐享其成,欣然答应。

    崇祯四年初,大明开始向两部提供淘汰的弓箭、后金盔甲、火绳枪、老旧火炮等武器,派出了商队开通贸易路线,设立贸易站点;同样也开始建立敦煌和哈密两座大型城堡,将国境线进一步外扩,与叶儿羌汗国接壤。

    此前因哈密已被叶儿羌汗国属国吐鲁番吞并,明国此举引来叶儿羌汗国不满,这些是后话,暂且不说。

    至于为何向卫拉特和喀尔喀出售武器,原因简单,赚钱!赚钱!还是赚钱!

    到崇祯四年,太原、南京两地的煤钢联合企业已建成投产,西安和广州还在规划建设中,熟铁和钢材已开始广泛的运用其它行业。

    西安和南京的兵工厂也建设完成,产量开始过剩,武器做为商品出口,其利润无疑是最高的,崇祯帝朱由检自然不会放过,自然要换点真金白银好继续改造升代。

    武器技术已突破,专门给火炮拉刻膛线的拉刻机被机械厂攻克,不用说简单一些的给枪管拉膛线的机器,那个更加简单。

    目前这台机器能拉出八条膛线,也给几门新式燧发火炮拉了膛线,用来测试性能,大规模装备还不太可能,是做技术存备。

    ‘崇祯三年式’制式燧发前装线膛枪已定样,测试后反应还不错;只少量装备部队寻找新的战术战法。

    主要价格贵,制造慢;其制造速度比滑膛枪慢一倍,价格四两白银一把,有点贵,技术成熟后也得三两左右。

    ‘天启六年式’崇祯三年的出厂价格是一两半,与线膛枪比较,肯定是滑膛枪的划得来。

    各类不同用途的火药的配比已经区分,不再是原来的统一配比。

    耗费巨资的水压机试机还是失败,还是加工精度导致的气密性问题;机械加工的设备如各类机床虽然开发了不少;由于水力的稳定性、均衡性差,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还是需要人工打磨,人工打磨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

    无烟火药被有心人弄了出来,同样对棉花的精细加工要多次实验,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比列,就是这玩意实在太危险,灼伤人还好说,懂不懂就炸,实在是难。

    ‘三酸’的制作还是原始状态,用原料直接加热制作;盐酸是海盐加硫酸混合加热,气体用水淋冷却收集;硫酸是硝芒或绿钒加热,气体加水淋冷却收集;硝酸?《天工开物》里有如何制作硝土,提炼出硝酸钾,再加热,淋水冷却收集就得硝酸。

    有了三酸,就可以发展近代化学,明白其中的奥秘还需要时间和知道,有些洋人不错,那个“伽利略”不知道来不来“黄金之国”。

    对于现代人,芒硝矿很多省都产,也应该知道新疆就有个巨大的硝石矿,呵呵!在哪里?可以去搜一搜。

    至于说大明,还不到去抢那个矿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