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一定不负社首重托!”
红色大纛向着浮桥移动,迅速引起了全军将士的注意。
有军士欲要让开道,让社首和亲卫队先上桥,徐泽洪亮的声音却穿过雨幕。
“不要停,按照编制赶紧过河,我跟在四营后面。”
河东岸。
已经过河的时迁、魏定国、关胜、张清等师正也注意到了西岸的动静,知道社首要亲临一线督战,赶紧检查本部的阵列情况。
红色大纛终于跨过桑干河,顺利移动到了东岸。
社首就在自己的身后,看着自己打败辽人!
“万岁!”
先是一名激动的军士喊出这个呼号,随即其人身边的袍泽也跟着高喊。
声音越聚越大,最终穿过桑干河,东岸与西岸五万多同军将士齐声高喊。
“万岁!”
“万岁!”
“万岁——”
万岁古义本是上天的别称,即永恒存在的万能之天。
军队得胜归来,振臂高呼“万岁”,表达对上天的赞美,以示有上天的支持才能战无不胜。
后来,根据儒生叔孙通的建议,汉高祖刘邦临朝时,“殿上群臣皆呼万岁,“万岁”一词才成了御用。
但直至赵宋以前,人臣以“万岁”为名或对人臣称“万岁”之事也是不绝于书。
赵宋大将曹利用的从子曹讷一次醉酒后“令人吁万岁”。
结果,事后被人告发,杖责而死。
从这以后,才是除了皇帝以外,不允许任何人擅称“万岁”。
此刻,“万岁”却被激动的同军将士们高喊出来。
看着包含岳飞、关胜等人在内,所有将士都涨红了脸高呼“万岁”,徐泽自不会去扫众人的兴。
对他来说,这个词也不存在什么忌讳。
其人记忆中的极北之地,就有异族之人,激动时也会高乎“乌拉”。
万岁与乌拉,二者含义并不一致,却是异曲同工。
待众人喊声的终于停歇,徐泽才开始喊话,亲卫队负责转述扩音。
“大雨继续,浮桥随时都有可能被冲垮。”
“雨水太大,火炮已经不能使用。”(其实还能用,但命中率和射程都受到极大影响,当此情况下,确实不敢再用)
“就连我们手中的弓弩,也被淋湿用不了。”
“辽人的骑兵即将靠近,对面的大营也已经出动。”
“我来这里,就是要看着将士们,用手中的刀枪,干趴辽人!”
官兵们已经被徐泽的行动所鼓舞得连呼“万岁”,听了社首这话,更是豪气冲顶。
“干趴辽人!”
“干趴辽人!”
“干趴辽人——”
同军军阵的东面。
汉军都统时立爱没有再为难两次冲阵失败,已经彻底破胆的“应急部队”,放他们回了营,但进营之前,先要将兵甲交到民军手中。
这个性格倔犟的老头回到营中后,就立即将两万民军都驱赶出了大营,并按照四千、六千、一万分成三层队形进行列阵。
民军的组阵比正规军慢多了,即便暂时不能冲上去搏杀,也要保持对敌军的压制和震慑效果。
突然降下的大雨,更让时立爱看到了绝佳的破敌机会。
其人唯一的顾虑,就是可怕的“轰隆”声还会不会再响。
在冲击敌军军阵前,必须对民军加以鼓动,让他们破除对未知的恐惧才行。
北面。
经历炸雷之险后,萧干经过短暂的犹豫,便定下了决心。
其人将自己的部属分为前后两部,匀速慢慢靠近敌军。
大雨中,天上的轰隆声不断,桑干河西岸的轰隆声却一直没有再响起。
直到同军高呼“万岁”“干趴辽人!”之声穿过重重雨幕进入萧干的耳中,骑兵也靠近了敌军两里以内的起步热身距离,同军的火炮始终没有再响起。
萧干知道自己赌对了,其人勒住马,举起手,示意大军停下。
决战即将开始,敌人已经跑不掉了。
待众人都停下后,其人策马,向自己的部属作最后的战前动员。
“敌人只有小半人马过了河,阵列都不整齐,正是力量最弱的时候。”
“他们的军阵前没有拒马和鹿角,只能用身体抵挡大辽铁骑的冲击。”
“雨这么大,宋人最为犀利的弓弩受了潮,也发挥不了半点作用。”
“之前那种不断轰隆的兵器,也被老天浇哑了火。”
“老天都在帮助咱们,先是打炸雷示警,又下大雨淋坏他们的兵器,马上还要冲垮他们的浮桥,胜利必然属于大辽!”
“跟着我,冲过去,就像我们的先祖一样,驱赶牛羊般驱赶懦弱卑鄙的宋人,我们要让桑干河注满宋人的血,直至流到南朝的边境。”
“跟我杀!”
“杀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