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如伴虎。”
二人异口同声似谶语一般,为二人这番点评天下画了个总结,说完二人不禁相视一笑。
天下仕子皆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但这帝王家的水势,未免太浑了些,浑得让人看不真切拿捏不透。
想到此处,张白僧不由得感伤道:“如今这江湖触碰天子之威了,便破去江湖,草莽凡夫触及至尊之权了,便除去草莽,那若是庙堂中有人触碰天子之威呢?”
李厌阳也来了精神,挑眉问道:“你这是怕他墨太虞。”
张白僧苦涩着点头,“对仕子当朝天子要学那七百年的西蜀皇帝,抛去天子之姿礼贤下士三顾草庐;对江湖学要那始皇帝,以铁蹄重锤强横破去整饬国威;若是对朝臣若学那斩蛇起义的高祖,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话,今日这风光赫赫,掌管天下笃和,入主建阳首阁,朝中无人可望项背的墨太虞,保不齐不成为那第二个韩淮阴,第二个孙勤阳。”
一语点醒梦中人,李厌阳有些语滞:“若真到那时,你替我去他坟上添一杯酒也就罢了。”
张白僧眉锋一挑,没好气道,“怎么?借着那守花的名义,把这苦累活计全推给我?”
李厌阳瞪眼道,“你不愿意?”
白衣文圣微微摇头,叹气道:“我怕我等不到兔死狗烹姑置之就登上那座塔送死了。”
说到此处,二人不免又是一阵苦笑。
笑声散去,白衣文圣似问非问道:“并非为君者薄情寡义,只是那宝座太过诱人了吧?”
“两者皆而有之吧。”李厌阳略微耸肩,话语中满是无奈,继续说道,“当朝天子这十数年如一日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发展的极为隐秘,这江湖中极少人有察觉出风声。”
“应当不少,只是这天雷还未落下,有些人还未醒来罢了。”张白僧微微摇头,继续说道,“这十数年,你我远离中枢,对皇朝之事一知半解,但你何时见天下各州郡的募兵衙门停歇过?那以绛云武军为前身的靖国军风声身影也出现各大战场。”
“再有就是,如今在六部外开设的佛刑司引苦禅山入主中州之事也传遍江湖,只不过这整座江湖的眼睛都被那夺取轻城的吴魁勾了去,反倒无人上心这佛门事了。”
李厌阳笑骂道:“这吴魁也是个晦气人,在这时候夺剑,鼎一和尚那性子势必要寻剑,当朝天子给的这袭紫色袈裟龙岩寺便不得不接着,一把轻城惹得江湖自乱,有鼎一和尚在龙岩寺首当其冲,今日接了这紫衣日后便于那乾元王朝分不开了,整顿江湖之事就算龙岩寺不做,他苦禅山也势必将龙岩寺裹挟其中,到那时,龙岩寺动与不动都再无清净可言了。”
“如此,儒佛两家已被乾元捆在一处,那道门也无法置身事外,乾元若将佛道儒三家攥在手中,那酝酿数年的武科举便要登场了。”
武科举与文科举相同,也是为选拔武官所设的科目,其中根枝错节与文科相同,主要考科目有军略和武学,也经过院、乡、会、殿四试,殿试后也可金榜题名,称武状元,可再朝做一任提督统领或入军成一方护军都统。
武学过人者便可直接纳入当地军武,不必积累军功便可领一任庶卫或是执戎,反正无论如何都是荣耀百倍光宗耀祖的武人仕途。
可奇怪的是,这等大刀阔斧的政改竟不是那笃和学首墨太虞提出的,而是之前与门下省匡相孙勤阳交好的中书省匡相当朝太师鲁鸿昌所议,这鲁鸿昌在墨太虞权倾朝野后一直与这笃和学首若即若离,看不出风向,此事也丝毫未与墨太虞商量,当着文武百官面呈圣上。
只是不知这年过花甲的老太师是顿悟圣意,还是背后有人指点,这一语算是甚得圣心,可当时国力虚浮,军武发展速度过快,难以确保军营中的凝聚统治之力,为君者最不爱看见的便是地方之权游离在至尊之权外,所以这武科举之事便一拖再拖,未曾开科。
张白僧神思道:“武科举便为天下武人搭上了一座蟒桥,以一座蟒桥换来一个此消彼长江湖,以武科举将散落于江湖的闲散武人收纳其中,既消减了江湖,又强横了军武,这些江湖武人整理规划后,多半会纳入靖国军,如此下去那靖国军便要重新跃居王朝军武之巅了,到那时再以金银权势诏安一些江湖势力,这江湖,不日便要变了颜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