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 六
    王韶还未出兵,西夏就陈兵于武胜军边境马衔山,不是相助,而是另有打算。

    郑朗与赵顼开了一个玩笑:“陛下,西夏于两府开了一个办事处。”

    不然为什么诏书还没有下到前线,西夏人就提前有了反应。弄得赵顼也郁闷不已,于是与郑朗商量一些关于西夏的布置,都是以召进皇宫侍讲名义,暗中询问。

    但在河湟用兵之前,章惇南下了。他南下乃是经营南北江蛮与峡州蛮。南北江乃是指沅水流域,沅水自辰溪以上,包括各条支流统称为南江,也就是辰州以西到四川最南部,贵州东北大片区域。北江则是指沅水东北支流酉水一带的蛮人,狭义的北江就是指彭氏,广义的北江还包括少量彭氏以北的蛮人地区。南江面积更大更复杂,有舒氏四州,田氏四州,向氏五州,每一州面积皆几乎与彭氏二十州相等。

    峡州蛮也就是三峡一带的蛮人地区。

    虽不是原来的禁梅山,然朝廷一直不能插足,更不能真正管辖。

    这倒无所谓,最关健的是一些蛮人傲慢不法,抢掠掳获贩卖汉人,如郑朗所言,不能瞧不起蛮人与蕃人,既是宋人,大家就是一家人。大汉族主义要不得的,但不能奴化汉人,凭什么汉人成了南荒地带的牛马?

    先是赵鼎上书,峡州峒酋刻剥无度,普通蛮众纷纷要求内附。内附是不可能的,无法安置,就是有法安置,那些蛮酋也不可能让朝廷将蛮汉奴隶带出山来。这是委婉地要求借助大好民意,让朝廷将峡州蛮这一根刺拨掉。

    辰州布衣张翘又上书言南北江利害。郑朗经营梅山,花了很多钱,也杀了很多人,这也是必须的,不杀不能立威。但威是辅,立恩是主,兴修道路,教导耕种礼仪,渐渐归化,又于去年春天大兴学校,教其学习,甚至每年科考拨一二名额,对梅山蛮照顾,择其优者,破例录取进士。梅山蛮渐渐安定,辰州经营得很早,在宋太祖时代,辰州蛮就入贡了。彭氏却一直首鼠两端,郑朗南下时,还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后来张亢与种谔击败,让其分化。然而对朝廷却不是那么忠心。

    宋朝对荆湖南路大开发,湘水一带刀耕火种现象几乎绝迹了,诸多道路与两广、江南西路相连,商业气氛也渐渐浓厚起来。因此一些蛮民都有了成为宋民的意愿,张翘上书刻意写了这个民愿二字,以前经营南北江很难,蛮民会不服,强行征服,必然发生惨战,但现在可以经营了。

    两份书奏先后到了朝廷。

    诸多官员不约而同看着郑朗。

    夔峡路乃是郑朗未完成的心愿,而且他有经营南方经验。

    郑朗说道:“可以派一重臣下去察访,准备经制。”

    这一次居然没有任何反对声音,郑朗不由地看着冯京等人,最后一笑。与经营河湟不同,那是开边,这些蛮区是宋境,一直不臣服朝廷,时叛时归,又有诸多不好的现象,而且力量弱小,还有,若经营南方,朝廷很有可能无法分心河湟,因此大家一个个没有反对。

    但皆想错了,经营南方就不能同时经营河湟吗?

    下诏让章惇察访湖北路,暂时不可能南北江与夔峡蛮一口气全部吃下的,先是准备经制峡蛮。

    郑朗推荐的人选。

    诸人一起狐疑地看着章惇,非是开玩笑的,你南下能成么?难道你与你堂兄弟一样,也是一个军事家?

    章惇额首道:“郑公,我一定不负朝廷重托。”

    郑朗又是一笑,这乃是一个猛人,郑朗十分欣赏的,那怕他就是一个小人。章惇很快骑马南下,不是去荆湖北路,而是去了四川,先来到南川县,峡州蛮包括的就是四川东南部、渝城与湖北西部的广大地区,对此章惇也不熟悉,因此要找一名熟悉,有能力的官员进行指导,孙构!前面章惇到了南川,后面就象朝廷推荐一人,张商英。

    据说章惇南下后,因为才情,气高绝顶,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南川知县张商英负气倜偿,豪礼一世,著道士服,与章惇从容落落,侃侃而谈,章惇大奇,以为能人,延为上宾,又随着推荐给了朝廷,乃是一个大才,放在我身边用都委屈了,朝廷得大用。

    看到这个名字,郑朗有些苦笑。

    确实是一个大才,哲宗亲政后,第一个召回的就是张商英,张商英对付的第一个人就是苏东坡。但他一个人还不行,资望太浅了,随着另一人回来,章惇,范纯仁、吕大防等人一听章惇回来,一个个吓得写辞呈,然后率全体群臣象哈巴狗一样,跑到城门迎接。绍圣清算开始,苏东坡子瞻,去岭南儋州,苏辙子由,没有由州,但有一个田字,去雷州,刘挚字莘老,去新州,传说刘安世一生命好,那么再往南去,昭州,罩死你这个命好的。还有吕大防、梁焘等等。

    而这一切的一切,却是由司马光开始的。

    不顾一切疯狂地将所有新法推翻,不顾一切将占领的西夏城池一一交还,不顾一切的打压,甚至让蔡确生生病死在岭南也不赦。

    其实自这时起,党争已经很疯狂了,高滔滔盼望儿子赵顼早死早投胎,小赵煦盼望着亲奶奶早点见冤罗王,甚至高滔滔坐视大臣抹黑儿子,赵煦坐视大臣抹黑奶奶。

    但抛开这一切之外,章惇与张商英这两人,那一个不是栋梁之材?

    而且才开始也非是这样的,张商英到了朝堂,第一件事就是上疏,说:陛下即位以来,更张改造者数十百事,其最大者三事:一曰免役,二曰保甲,三曰市易。三者,得其人,缓而讲之,则为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害。愿陛下与大臣安静休息,择人而行之。苟一事未已,一事复兴,虽使裨谌适野而谋,墨翟持筹而算,终莫见其成也。

    直接就说出王安石变法最关健的两条,一是没有得人,二是未得人,反而兴之急,因此有诸多争议,许多改革未得利反为害。

    王安石还有机会的,对王安石变法,史书多写富弼是反对者,其实是不对的,富弼不是反对,而是反对太急了,让王安石稳重一点,由是让王安石打压下去。这是挡在王安石前面的棵参天大树,可以为王安石赵顼,可以为改革遮风蔽雨。富弼一去,所有温和派一起失望,王安石只能用“小人”了。

    而这一切,现在与自己有着莫大的关连,章惇非是王安石提拨上来的,是自己一手亲自提拨上去的,再看司马光、王安石、大小苏、吕公著、范纯仁,皆是自己的学生。

    现在章惇又将张商英弄上来,这一大伙儿,想想就头痛了。

    俺没有免役保甲市易,看看这一回张商英说什么。还真说了,张商英一来到朝堂,就上疏说隐田之事,朝廷大肆清查隐田,规模与祖宗相当也,艹之甚急,民得益怨也多,当徐而图之。

    一下子说到问题的重心。

    这个民指两种民,前者为普通百姓,后者为豪强。

    原来史上宋朝耕地面积在户册上只有两亿来亩,抛去官田与免税田,真正交纳两税的不足两亿亩,却要完成四千余万的两税,再加上各种杂税与附加税,一亩地相当于要交五斗粮。原来产量只有两石多一点儿。五斗粮交上去,还能余下什么?

    现在产量增加,渐渐超出两石半,大肆清查隐田,使户册耕地面积达到六亿四千多万亩,张商英说与祖宗相当,就是指宋真宗时的五亿两千五百万亩,虽增加了一亿两千万亩,然而这些年南方与江东圩开发,农田水利法带来的耕地,几乎也达到一亿两千万亩,因此与祖宗相当。并未高出,仅是持平。但其进步意义非同小可。两税今年很高,整整达到五千四百万,然而完税的却是六亿多亩耕地,抛去官田与隐田,当然豪强的田查出来,多半不指望他们分摊附加税,但两税必须交纳的,等于是四亿亩分摊,再加上附加税,老百姓一亩地平均起来,完税仅需不足三斗。但从今年冬末蝗灾过后,每年都在徐降,大旱过后,朝廷两税也没有增加多少,渐渐仅维持在四千五百万,实际最后百姓亩摊税务只有两斗多一点。从这时,理论上的十交一已经达到。老百姓生活负担轻松了一半。若是一个拥有四十亩耕地的四等户人家,原来勉强维持温饱,现在能积余十几石粮食,就能实现真正温饱了。

    老百姓开心了,可是豪强一直不开心,就是不交附加税,两税要交的,若是拥有几千亩的耕地,往往一年损失几百石粮食。无论朝廷做多大的谦让,天下仍然因为这次大清查,而汹涌澎湃。大肆清查隐田所带来的争议声,不亚于史上王安石青苗法,若没有诸监诱惑,此时郑朗仅是因为清查隐田,就开始众叛亲离。

    郑朗做得太狠也太急了。

    看到书奏后,郑朗苦笑,是狠了,也是急了,可逼不得己啊。马上大灾到来,谁敢动?只能抢在前面,借着银行带来的利好消息,将隐田落实。事实春天清查后,郑朗以后也不准备大寻清查隐田,查,也不过查一个三四州,不会象现在这样,一查几十州府。

    赵顼看到后十分满意,立授监察御史。

    张商英也立即上书:“判刑部王庭筠立法,凡蝗蝻为害,须捕尽乃得闻奏。今大名府,祁、保、邢、莫州、顺安、保定军所奏,凡四十九状,而三十九状除捕未尽,进奏院以不应法,不敢通奏。夫蝗蝻几遍河朔,而邸吏拘文,封还奏牍,必俟其扑尽方许上闻。陛下即欲于此时恐惧修省,以上答天戒而下恤民隐,亦晚矣。”

    赵顼御批,进奏院遍指挥诸路转运、安抚司,今后有灾伤,令所在画时奏闻。

    王安石发出怀疑:“陛下,虽有蝗灾,仍不重,诸路安抚司事务繁重,又有何空暇管句轻微灾状?”

    赵顼笑而不答。

    蝗灾年底真的来了,不过郑朗也没有办法,不是在宋境兴起的,乃是从辽国飞过来的,郑朗难道有权利命令辽国百姓去杀蝗?这才真正的是郁闷。

    诸相通过,可是文彦博在洛阳带头,又让朝廷为是否出兵河湟产生争执。

    郑朗气不过,说了一个故事:“牛李二人党争,李德裕贬到四川,川西维州悉怛谋仰慕李德裕,举族连同维州城一道来投,牛僧孺不顾一切后果,为不让李德裕有功绩,在文宗面前蛊惑,为一城池与吐蕃人交恶,小心对方出兵,从前茹川直入平凉孤,不到三天就可以到达咸阳城下。三天从前茹川到咸阳城?吐蕃难道是天兵神将?文宗居然相信,将悉怛谋交还给吐蕃人,维州也重新还给吐蕃,结果悉怛谋全家在边境被斩,自此以后,再没有吐蕃人敢向唐朝投降。贻害唐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