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和他们事迹都记载上去,让后人记住,他们曾经做过什么。”
狄青摇头:“这是个好主意,可是我怕你做不成。”
宋朝是个尚文的朝代,即便陈元已经提高了武人的地位,但是要给武人立碑,想来士大夫们会极力阻止的,毕竟到目前为止,士大夫们都没有立碑,他们岂会让武人捷足先登?
陈元笑了一下:“我尽力就是了,总之,这些为大宋战死的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我们都要记住他们。还有包大人,范大人这样的爱国爱民的大人们,我们也要给他们立碑。”
狄青不再说什么,他也希望陈元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当下问道:“你什么时候走?”
“就这两天吧,我回来的时候就不走上京了,直接去回鹘,你准备好了就可以出征,想来我能跟的上。”
陈元的话音刚落,忽然看见前方一个身着孝服的骑士飞奔而来。还没等陈元反应过来怎么回事,那骑士带着哭腔从马背上一个跳跃下来跪倒在地上:“将军,驸马爷,皇上有旨,三军戴孝!”
陈元和狄青心中一阵错愕,两个人对视一眼:“怎么了?”
“包大人归天了!”
周围的空气放佛在这一瞬间凝结了,整个城从刚才胜利的气氛中忽然就寂静了下来,片刻之后,先是一阵阵低声的抽泣,接着如同汴京一样,那些士兵的声音越来越大,哭声顿时在全城响起。
甚至一些从来没有去过大宋的契丹百姓也跟着哭了,陈元的脸上也是一片悲戚之色,包拯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相当的出色,即便他曾经耍过陈元,还曾经想那陈元开刀,甚至到最后都还不放心陈元。可是,陈元说不出来包拯的不好。
“什么时候的事情?”陈元沉声问道。
那快马回道:“六曰之前。”
周围全部都是哭声,陈元感觉自己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当下把眼睛闭上,直到确定那湿润不会溢出,这才一声长叹:“狄青大哥,我先走了。”
狄青点头:“好,一路小心。”
陈元知道自己已经赶不上送包拯最后一程了,他也知道自己解决了辽国的问题就是最好的送别包拯的方式。还有,如果能让包拯了却一直对自己的牵挂,那自然能让他安息于九泉。
本来想着停几天的,最少让自己休息几天再回去,但是包拯的死真的催动了陈元,他为包拯无法看见自己带着大宋走出东亚而感觉有些遗憾,真的,陈元希望吕夷简没有看到,包拯也没有看到。
陈元希望能让范仲淹看到,能让夏竦看到。
而且回去真的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在大宋很多势力都和他挂着关系,他如果想离开的话,一定要把这些势力安排好。比如商会,陈元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确保自己走了之后商会可以再那个人的带领下继续发展。
如果陈元真的说走就走,那么首先,老百姓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会凭借他们想象力进行猜测。还有,银行马上就会出现问题,整个大宋经济将遭受重创。辽东,高丽,瀛洲,还有现在还没有搞定的辽国会因为大宋的经济受到牵连,爆发出各种无法预测的问题,这是一个连锁的反应。
这些问题可能很小,也可能会非常的大。但是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麻烦,都必然牵扯到宋朝的精力,那些藩属国极有可能见到宋朝无法维持局势了,而升起挑战这个霸主的心思。
他们的做法会在某种程度上面加剧大宋局势的恶化。
很多人都以为陈元舍不得走。
他们不是陈元,根本不知道陈元现在的想法。到了这个时候,大宋除了仁宗就是自己了,那些什么士大夫王爷的,声望根本不行,就是赵曙能不行。
一旦仁宗不在了,陈元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进一步,要么就是退走。
进一步,就是唱那黄袍加身的剧本,凭借陈元的能力很有可能比赵匡胤唱的更好,只是,士大夫和那些姓赵的王爷们必然不甘心,双方的争斗无法避免,在这样的争斗中,吃亏的是老百姓,毁掉的是陈元和仁宗这十几年来的努力。
陈元不想看着自己十几年的努力被自己亲手毁掉,他宁愿看着赵曙接过自己和仁宗交给他的接力棒,能跑的更快更远。
选择离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陈元根本没有想过去坐仁宗的位置,他始终憧憬着什么时候能安安稳稳的做个买卖。
(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