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儿子去江浙、山东富庶之地做官,王崔氏也不想跟着去了。
儿子以送嫁为名,进京谋求起复时,王崔氏就想过儿子起复后会如何。原来的想法就是让儿子媳妇带了小孙子赴任,自己带着三郎在安陆。
没想到三郎竟然留在京中,入了国子监。
就为了这个,等儿子媳妇道家,王崔氏的脸色耷拉好几天。她虽是内宅妇人,可到底为官眷多年,晓得广西的缺不好,舍不得迁怒儿子;对于儿媳王杨氏,则是半点好脸色都没有。
王杨氏依旧孝顺如故,对婆婆的斥责刁难都忍下,最后还是王青洪看不过眼,为妻子辩白几句。
入国子监之事,是三郎自己求的。因当时王青洪尚未起复,用的还是杨家入监的名额。为了这个,王杨氏去求了娘家父母,还从嫁妆了收拾了不少好东西,安抚娘家的嫂子与弟妹。
王青洪本对妻子十分愧疚,所以就算孝顺,也受不得妻子再委屈。
王崔氏气的仰倒,对王杨氏三分埋怨,就成了七分,又想着王杨氏的伯父是首辅,若是真心提拔儿子,怎么会选了个穷乡僻壤之地的缺。
为了给媳妇添堵,她就将身边的大丫鬟碧云开脸,要给王青洪做姨娘。
王杨氏依旧不怒不恼,平平静静地吩咐人给碧云收拾屋子。倒是王青洪,不愿意妻子心里不舒坦,不肯抬举碧云做姨娘,吩咐只照通房的例。
王崔氏只当是王杨氏撺掇的,心中那七分埋怨就成了十分,终于忍不住开口跟儿子提及自己养老问题:“儿啊,我年事已高,谁晓得还能活几年,实不愿离乡背井,这次就不与你到任上。让你媳妇留在我跟前尽孝,你带碧云与侍书去任上,要是侥幸再添个一男半女,也是祖上的福气。”
侍书是王青洪另一个妾室,本是书房里侍候笔墨的丫鬟,前年王青洪与王杨氏夫妻冷战时抬举上来的,美貌温柔,这两年颇得王青洪的欢心。
王青洪听了,沉默不语,自己不带妻室带婢妾上任,这叫什么事?搁在同僚眼中,说不定要将自己当成好色之徒。另外没有王杨氏同去,谁替自己应酬布政使与左参政家眷?
王崔氏原本没有想要真将媳妇留在,这样说也不过想要折腾折腾儿媳妇,可是见了儿子的反应,不像往日那样孝顺,而是沉默以对,显然并不赞同自己的想法。
王崔氏心中生了真火,板着脸道:“洪儿不说话,莫非另有安排?”
王青洪只觉得头疼,但凡有两全之策,他也不会为此这许久。
他讪讪道:“过了十五才启程,现下说这个太忒早了些。”
王崔氏心灰意冷,摆摆手道:“出去吧,随你们怎么安排,老婆子我是不动地方。若是你真心疼我,就将三郎接回来。三郎天资聪明,老婆子就不信,不借杨家的光,他就中不得举人!”
王青洪从王崔氏房里出来,就皱眉沉思。
先前三郎提及要入国子监时,还真没想到王崔氏奉养之事。说到底,是他原本对起复的事情心里没底。江西官场,这一年来被清洗了几次。自己虽抽身的早,到底在江西做了十几年的官。
按照母亲所说,自己要赴外任,老母不能成行,留下长子在老家尽孝也说得过去。
只是三郎入监的名额,本是欠了杨家人情,从杨家子侄那里分出来的。如今未及三月,就想要退监,怕杨家那边也不好看。
可总不能不带妻子赴任吧?那几个妾室通房,红袖添香还罢,哪里是能打理内宅的,替自己应酬官眷的?
实在无法,只能对不住杨家,自己总不能不顾老母。
回到正房,王青洪便同妻子提及此事。他怕妻子拦着不让三郎退监,便先说王崔氏想要留她在安陆之事。
王杨氏面上未现急色,而是道:“老太太说的也在理,我是当媳妇的,我不侍奉老太太,谁侍奉老太太。”
王青洪见妻子想按照老太太的意思留在安陆,忙道:“那我怎么办?这一去南宁,谁晓得要几年,七、八年都是寻常,官宅需要太太打理。”
王杨氏闻言,为难道:“老爷说的是,可是老太太这边?”
王青洪道:“让三郎回来,他是长孙,本当替我在老太太跟前尽孝。”
王杨氏闻言一怔,随即低下头,半响方抬头幽幽道:“三郎才十三,自己还是孩子,哪里能照顾老太太?还是我留家里吧,老太太今年七十二,有许多事也当早预备下。”
王青洪皱眉道:“那我怎么办?带两个婢妾上任,让人背后讥笑好色无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