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夜二之统一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三章 立场的变更 一(2/2)
太守夏侯惇,率兵前来增援。

    从这段资料里可以看出,荀彧是知道吕布和曹操之间的冲突的,因而他才能立即判断出吕布等人将要夺取兖州的计划。由于曹操东征陶谦只留下很少的兵马驻守兖州,且曹操的家眷此时也都在鄄城里,因而荀彧不得不赶紧调集夏侯惇赶来增援。至于荀彧又是怎么知道他们要反叛的呢?估计,多半还是城中密谋的人机事不密,被荀彧给听到了什么风声,或者是直接有人去告了密,因而他才能及时做好防备。

    按照《三国志》的叙述,夏侯惇率领轻兵赶往鄄城,半道上却遭遇了吕布的部队。两军交战一阵后,吕布退还,继而占领了濮阳。随后吕布又遣军士前去诈降,并趁机挟持了夏侯惇,军中将士皆震恐。夏侯惇军中有一个叫韩浩的人,义正言辞地将挟持夏侯惇的人给痛斥了一顿,随后也不管夏侯惇的安危,便下令让军士们发动进攻,将之斩杀,夏侯惇便因而得以幸免。

    这段叙述还挺戏剧的,但我想真实的情况应该不完全是这样的。后来曹操知道了夏侯惇被挟持的事情,便对韩浩说:“卿此可为万世法。”并立下军令,凡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的,就按照那样去做,无需顾虑人质。结果,后来就不再出现这种以人质相要胁的事情了。却说曹操这样做倒显得无情了些,不过也正好表现出他绝不向威胁妥协的一种精神,这也许是他为什么最后能够转败为胜的一个原因。

    说到转败为胜,想来可能有人就疑惑了,曹操几时败了?其实,兖州之战,一开始曹操是被吕布打败了的。因为袁绍担心吕布壮大以后会成为自己的祸患,于是就拨了几千兵给曹操,并且亲自出动大军征讨吕布。本来吕布的兵就不多,又跟曹操打了三个多月,于是在袁、曹联军的联合攻势下,再加上当时兖州境内连续发生了大旱、蝗灾,吕布虽然又坚持了一年多,但最终还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粮食被打败了。我们都知道吕布在濮阳以反间计差点活捉曹操的事,这事不论史书还是演义都有叙述。也就是这一战曹操被打得全军覆没,只得跑去向袁绍求救。

    试想一下,曹操都败到全军覆没的地步了,在没有外援资助的情势下,他如何可以反败为胜呢?所以说,史书不是用来书写真实的历史的,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喜欢「三国」的人们,可曾想过自己一直都在被「三国」所欺骗着,是否觉得这挺可悲的?也许有人开始顿悟,为何这世上成功的人总那么少,失败的人总那么多?只因失败的人总活在欺骗里,不肯幡然醒悟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