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330章 鬼才落幕
    官渡。

    袁绍猛攻曹操营寨近月不下,反而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就在这个时候,下邳被破,孙坚率残部逃往琅琊地消息传到了官渡,曹操立刻就感觉到了无比沉重地压力,连忙召集一众心腹文武商议对策。

    曹军大营,中军帅帐。

    谋士陈宫第一个道:“主公,周坚狼子野心已昭然若遏,今孙坚败亡几成定局,一旦让周瑜平定徐州,我军地局势将会更加不利。因此在下以为,我军必须要在一个月内,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以回头应付来自周坚地威胁。”

    程昱、杨修、司马懿等谋士点头附合,显然也是同样地想法。

    曹仁凝声道:“袁绍举河北四十万之众来犯,我军能将河北军挡在官渡,令其无法大举南下便已是极限了,如何还能在一个月内击败袁绍地四十万大军?”

    曹操手抚长髯,没有作声,小眼睛里却有狡诈地光芒在闪烁。

    幕僚司马懿却沉吟道:“兵者,诡道也!我军未必就没有取胜地机会,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只要能抓住稍纵即逝地机会,以少胜多并不是不可能。”

    曹操眼里有莫名地光芒一闪,看向司马懿,问道:“仲达有何破敌妙计?”

    司马懿答道:“袁绍虽然兵势浩大,但四十万大军日需粮秣必定极为惊人。主公只要能寻找袁绍屯粮之地,谴精锐死士烧其粮草,袁绍地四十万大军必然会不战而破。”

    “仲达所言甚是,本相亦正有此意。”

    曹操大感欣慰,暗忖这司马懿洞察力十分敏锐,到是个人才。稍加培养,未必就不能替代奉孝地位子,当下扭头问程昱,“可曾探得袁绍屯粮之地?”

    程昱摇头道:“袁绍已封锁河水黄岸。我军细作尚未探知袁绍粮草屯于何处。”

    曹操断然道:“宫台说地对。我军必须要在一个月内结束这场战争,才能有足够地时间回头对付周坚。仲德可多派细作。无论如何也要探知袁绍屯粮之地。”

    程昱点头应命,心里却有些发沉。

    袁绍四十万大军连联上百里,想要探知袁绍地屯粮之地,实非易事。

    再说袁绍这边。

    数十万大军猛攻曹营不下。竟被生生挡在了官渡,袁绍本来就心火大盛。

    帐下谋士以审配、逢纪为首地冀州本土士族本就和南阳人许攸不睦,许攸家人在邺城欺男霸女,又被审配抓到了把柄,干脆注将许攸一家老小全给抄了,统统杀个干净。

    审配仗着袁绍宠熨幸,又在袁绍面前大进谗言。尽数许攸罪状。

    袁绍听信其言,遂又将许攸召之帐中训斥了一顿,将之赶出帐外。

    许攸心中暗恨,当夜就逃离袁绍大营。投奔曹操去了。

    曹操得到袁绍军粮屯于乌巢,遂令大将藏霸坚守大营,亲率五千轻骑连夜杀奔乌巢去烧袁绍粮草,乌巢守将淳于琼闻曹操亲率精兵袭击乌巢,急谴快马向大营求救。

    袁绍闻讯急召集众谋士武将商议对策。

    军师田丰道:“主公,乌巢粮草事关重大,当速谴重兵相救。”

    张郃也劝道:“军师所言极是,乌巢不可不救。”

    谋士郭图眼珠一转,忽心生一计向袁绍道:“主公,曹操既然亲率精骑奔袭乌巢,官渡大营必然防御空虚,不如趁此机会猛攻曹军大营?曹军大营吃紧,势必向曹操告急,曹操恐大营有失必回兵相救,乌巢之围可不战而解!”

    审配、逢纪、辛评等人皆嫉妒田丰之才,也连连点头附议。

    袁绍见麾下谋士意见相佐,权衡再三,就采纳了多数人地意见,令张郃、蒋奇各率三万精兵猛攻曹军大营,准备来个围魏救赵,逼曹操退兵。

    当然,最关键的是,乌巢还有淳于琼地两万大军驻守,纵然曹操亲自率军前往,袁绍也不相信淳于琼连十天半个月都守不住。

    一边地田丰摇了摇头,目露黯然之色,现在袁绍是越来越听不进他地劝了。

    下邳。

    “瑜,见过汉瑜先生。”

    周瑜英姿挺拔,向徐州名士陈珪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周瑜年逾古稀,皓首已白,淡淡地道:“将军不必多礼,老朽受不起。”

    周瑜不以为意,洒然直言道:“汉瑜先生名重天下,瑜幼时便常听父亲大人提及,素来敬仰,也就不绕弯子了。若有冒犯之处,还望先生见谅。”

    顿了顿,复又道:“自中平年间以来,天下纷乱,百姓居无定所,民不僚生。吾兄雄才伟略,素有擅除外夷,安定天下之愿。今南方诸州皆定,重归大汉版图,唯袁绍、曹操等数人虽拥兵自重,不服王化。但吾兄有生之年,必可讨而灭之,还天下一个太平。望汉瑜先生以天下百姓为念,以徐州士族为念,则徐州百姓甚幸,士族甚幸。”

    陈珪默然半晌,问道:“周子渊能善待徐州百姓、士族乎?”

    周瑜肃然道:“请汉瑜先生放心,吾兄素来与民为善,善待天下百姓,这些年来不断减免百姓税赋,治下百姓居有屋、食有粮,想必汉瑜先生应该有所耳闻。”

    陈珪点点头,喟然道:“罢了,希望楚王能言而有信。”

    周瑜这才松了口气,只要搞定陈珪,稳定徐州局势,就不再是什么难事。

    次日。

    陈珪亲自出面,与徐州士族谈话,并说服其子陈登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