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之后,中央军这个并不怎么灵便的战争机器还是轰隆隆地旋转起来,第一次武汉会战的时候,常凯申调集了110万大军,对阵日军9个师团等共25万人。当然计算国府军的规模并不能直接得出战斗力,在四倍于日军还多的情况下,这场会战还是打输了,也使得国民政府不得不把陪都迁到了重庆。
这一次新的武汉会战,也是国府军少有主动攻击性的作战,常凯申考虑到现在日军的情况和重庆方面自己的情况,并没有再度派出120个师的庞大阵容,而是调集了数个集团军共50万人的兵力。为了谋求这场战役的胜利,常凯申可谓是精锐尽出,丝毫没有留一手,与此同时,他还催促桂系等内部军阀也拿出最大的力量支持他进行这场战役。
这场战役经过了中央军长达两个月的准备,终于在入夏的时候发动了,常凯申调动中央军兵力从长江上游、湖南等两个方向,双拳出击,想要凭借本身国府军的兵力优势,直捣黄龙,造成日军难以防备。
但实际上,作为一个著名的“地图军事家”,被白崇禧评价为“只能带一个排士兵”的常凯申,在战略上确实分析清楚了日军的劣势,但是根本没有把国府军的劣势考虑进去。再加上他的胡来,让本身就不怎么强的国府军还分头进击,各军阀的军队还各有异心,最终体现在战场上,就是一个相当大的麻烦了。
在会战的一开始,国府军的进展还比较顺利,从重庆出击的中央军主力一路高歌猛进,而日军也为了暂避锋芒,主动地退出了一些外围的地区,让国府军顺利接收。也就是这么一些不起眼的地区的收复,使得常凯申心花怒放,不断地催促《中央日报》等媒体,大写歌功颂德的文章,并且介绍国府军动向,做出武汉近在咫尺,随时都可以被国府军收回的模样。
“国府军不费一枪一弹,连复13县,日军惊慌失措,武汉在望!”在常凯申故意地催生下,到处都是刮得这样的风,而这样的风倒是没有让日军望风而降,反而是让战线上的国府军变得产生了骄躁和自满的情绪,似乎新四军能打鬼子,他们同样也能打。
而最终国府军打到武汉外围时,日军也终于不再向后退了。日军第九师团和第106师团从侧面杀出,直接截断了阵线太长的国府军,先头进发的国府军十万多人被直接合围,全军覆没,而后路一见受挫,居然没有上级指示情况下掉头便跑,日军立马追击,不仅再度夺回了之前放弃的地盘,甚至还逼近重庆了。
从湖南方向过来的国府军则一直没有多少进展,反而更像是做做样子,在尝试性地与日军打了几场规模有限的战斗时,于西线中央军溃败之后,也无限期终止了对武汉的作战行动。
就这样,一场常凯申计划的50万人围攻武汉的大会战,以中央军损兵折将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之后,常凯申的声望一落千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