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劳动力的老弱妇孺之外,其余的埃及民众,亦在刘易的征召当中。不过,刘易倒也没有强制性征召,只是许以之利,让他们自愿报名应召。
二十多万的埃及青壮,外加二、三十万自愿应征的埃及男男女女,一共便有了超过五十万的人力为大汉所用。这还是兵不血刃的获得了这么多的劳动力,并且,他们的劳动热情也不是早前甘宁强行征召的那些民夫所能比拟的。
而可怕的是,这只是刘易大埃及等于是空手套白狼一般弄来的参与开掘苏伊士大运河的第一批埃及民众。
刘易为提克尼科装备了两三万的精锐部队,自然不会只是拿来看的。
刘易已经跟提克尼科讲得很清楚了,当装备好他的两三万精锐部队之后,便由他的军马为先锋,先对他的控制领地的四周埃及人部落进行收服。刘易所率来的十万精锐汉军,将会是他最大的助力。
刘易让提克尼科先去劝说,让另外的那些埃及部族的法老王前来见自己。劝他们归顺大汉。假若不归顺,那么就直接武力镇压。刘易要求,他必须要在短时间之内,征服更多的埃及部落。
当他们埃及人的军马达到了一定数量之后,马上就会杀往开罗,一举灭了罗马帝国派驻在他们埃及的军兵,让他们彻底摆脱罗马帝国的统治,正式归为大汉的统治之下。
另一方面,每劝服一个埃及部族归顺大汉,也会同时在这个部族征召民夫,前往苏伊士参与开掘苏伊士运河的工作。
可以说,刘易这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提克尼科的影响力以及汉军的威摄力,不停的收服或征服那些埃及人,另一方面,马上就利用起埃及的广大民众的力量去开掘苏伊士运河。
其实,一切都顺理成章,很快,提克尼科便在十万的精锐汉军的帮助之下,采用了劝服或镇压的方式,将埃及中西部沿尼罗河上游的地区的埃及部族都统一了起来。
没有办法的事,本来,提克尼科的埃及部族,就要略比别的埃及部族强上一些。现在又有了汉军的支持。大部份的埃及部族的首领或法老王,他们盘桓得失之后,都愿意服软,向大汉投降,前往拜见刘易这个大汉皇帝。
如此,刘易也给那些埃及的首领法老王等分别又封了二法老、三法老等等,一共足足封了十多个法老王。
同样的,也是采取了对提克尼科一样的手段,承诺装备他们一支精兵,让他们看似拥有了更强大的实力。然后再征召他们的民众前往苏伊士。
刘易这样做,也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那就是虽然说封了提克尼科为大法老王,让他感受到在埃及的法老王当中,就是以他为主以他为尊。但实际上,这也等于是给了别的法老王拥有自己的一点力量,可以跟提克尼科唱对台戏。
只不过,现在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利益,互相之间,在归顺了大汉之后,暂时倒也相处融洽,互相之间的争执并不是太多。
初初,倒也有几个埃及部族是不愿意归顺大汉的。因为他们还没有领略到汉军的厉害。尤其是提克尼科实行了精兵策略之后,在兵力上似乎已经弱于另外的那些埃及部族,哪怕是加上汉军的十万大军,似乎在兵力也是弱于那些埃及部族。
如此,也打了几仗。
说实在,现在的埃及,在军事上,的确显得很潺弱,他们士兵的军事素养,以及武器装备的质劣,简直就是不为外人道之。可以说,在大汉的黄巾之乱时期,那些黄巾军的武器装备都要比他们好得多了。
许多的战斗,可以说是甫一接触,那些埃及部族的军马就开始溃败。连提克尼科那两三万的精兵都敌不过。随后汉军一参战,他们就被迫投降,不敢再战。
事实上,刘易也特意交待了率军出战的张合尽量以压服为主,不以杀伤为主,因为现在刘易需要大量的民夫,不想杀伤太多运埃及青壮。要不然,肯定得杀得埃及血流成河。
积弱甚久的埃及,被罗马帝国压迫得民众怨怒的埃及。在汉军的兵力威慑以及政策上的攻势之下。使得埃及的军队,就有如滚雪球一般,迅速的壮大了起来。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单单是那些埃及各个部族十里挑一所组建起来的精兵军队,总兵力就达到了百万大军。
这么多的埃及大军,让刘易都感到有点压力。还好,他们虽然集结成军,但是却分别归于各个法老王或是首领所统率,并不是归于某一个法老王统率。而亦没有哪一个法老王可以号召得了这所有的埃及军马。
还有,刘易虽然承诺给他们精良的装备,但是实际上就仅只给他们装备了一小部份的军马。因为现在汉军也没有多余的精良武器装备。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那些埃及部族的首领,也不是太过重视这个了。因为他们在归顺了大汉之后,获得了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他们的埃及民众,更是获得了真正的好处,不用再受到罗马帝国的压迫剥削了。而大汉帝国的确没有如罗马帝国那样对他们压迫。
现在的埃及人,他们更想的,就是尽快灭了罗马帝国派驻在埃及的官兵。
刘易正式命名这百万的埃及部族军马为埃及军团。任命张合为埃及军团的大统将,徐晃为副统将。再由典韦率汉军十万精锐一起,一共百来万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开罗挺进。
刘易在埃及,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反手为云,覆手为雨。以十万精锐汉军为基础,一举统一了大部份的埃及人,并且成立了百万人马的埃及军团,另外,又获得了超过两百万的埃及民众前往苏伊士开掘运河。
这是埃及历史上的一个壮举。
在许久之后,亦是他们埃及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传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