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孙静邦,把朝廷在东南各道的可用之兵,和稍微像样一点的地方部队,都给折损在了针对淮镇的江宁事变当中;
最后只有他一手打造的陪都三军,因为某种牵涉和干系,才没有把放在其计划当中,而在后续的大崩盘当中勉强保持了建制下来;还收拢了崩溃掉的江东讨捕军而有所恢复战力,勉强挡住了大云贼的进一步扩散之势。
但是对于上游荆湖和蜀中相继糜烂的局面,他就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因此,在接下来的公文当中,他只希望朝廷能够提供更多的火器,以加强江南诸道的防御力量。
不然,他也只能继续饮酒止渴式的暗自维持与淮镇的私下交通往来,以牺牲朝廷在江南地方的统治权和威信为渐进的代价,换取那些可以解决燃眉之急的所需;
然后在隐隐的煎熬和矛盾的焦虑当中,等待将来重新兵戎相见的那一天。
“恭喜太尉。。”
“大喜啊。。留帅”
“真是国朝之幸甚。。”
几个有些急切而仓促,却又难掩喜悦的声音,随着一干从外间涌入的身形,七嘴八舌的传到了宁冲玄耳边,
“大云贼发生内乱了。。”
“自江东、江西到两浙,那位为教贼所窃据的州府。。”
“相继发生了火并和内讧。。遍地是骚乱不堪。”
“更有地方士民、义士,籍此反正而重归朝廷治下了。。”
“消息来源可靠啊么。。”
他不由的精神一振,就像是多日的操劳和辛苦,因此暂时远去了一般。
“可又有确切的佐证。。”
“而不是那些用来敷衍舆情的东西。”
“这一次怕是有八九分的把握了。。”
一名负责对敌招抚和消息收集的长史,相当肯定的道。
“在下当以身家前程做保才是。。”
“因为,有好几位教贼的上层人物因此出奔在外,而纷纷被地方官军所获。。”
“又有若干地方上的教贼大小头领,相继派人暗通官军求请招抚事宜。。”
“因此,教贼之乱只怕是十拿九稳了。。”
杭州府境内,
作为诸多被招入京的勤王之师,来自江西道大云教圣军之一的金求德和法大力,也前呼后拥的勒马在作为小神京的临安城之外,望着远处已经笼罩在遮天蔽日烟云和灰烬之中,哪怕大白天也是隐隐厮杀和嚎叫声不断的城池。
说实话,谁又能料想到正当是蒸蒸日上而大势已经无可阻挡的兴教大业,会急转直下变成这么一副模样了,这才过去了几年时光,而从东阳府到临安的迁都之议也才不过数个月而已。
谁又能晓得,这地上神国的殿前诸班太尉和内厅枢密、中庭丞相们的文武臣班,以及殿后的诸大小国师和法王、司教们,维持日久的平衡和制约,会因为迁都临安之后的捐奉问题被迅速打破和失衡;
乃至从朝班上的争权夺利和明争暗斗,因为小天君的一封衣带诏,而演变从神京到地方上的各自成兵戎相见的全武行厮斗和攻杀。
但显然这也是他们这些边缘势力的莫大机会与挑战,不若的话只怕他们还被继续排除在外,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到圣教的核心和中枢所在呢。
要知道,因为他所在的江西之地距离这小神京距离最远;因此,他们是打着保护圣教而铲除奸逆的旗号,乘机一路攻打那些同属圣教旗号下的异己势力,不断的吞并和裹挟各路人马过来的。
因此,虽然是到达的最晚的一路,已经错过了许多事情和关键;但未尝不能说是因祸得福的获得,某种比较超然的身份和后发优势了。尤其是想对那些过早参与到临安之变当中,而已经严重折损了实力的各路人马而言。
比如,来自城中所属势力进行安抚的代表和闻讯来意的使者,已经穿着夸张的礼服和华丽的行头,忙不迭的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