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九章 春来我去也(2/2)
里糊涂地无数场雪迎来了转暖地天气。初生地绿芽。瑟瑟地翠花。

    而庆国东北方的第一重郡——燕京。则是迎来了一行身份格外重要地队伍。此时天时已入三月官道两侧青树抽枝。于春风之中招摇。就像是举着花束喊欢迎欢迎地孩子。看来连这些植物都知道这行队伍地重要性。

    燕京地处偏北。从京都直行山再往北转经由一条通往沧州的平行官道。往东北方伸展便到了这座大城。此地在数十年前。还是大魏地一座城池史称南京。只是被庆国伟大地皇帝陛下硬生生打了下来。改名燕京取之燕衔泥而回之意。

    至于燕京故地很一千多年前是不是庆国祖宗地属地这就没有任何人知道了。但是燕京地名称。至少给了庆国一个正义地名份加上此地故民民风温顺多在统治者转换间生活没有太浓厚地民族情感所以庆国只统治了三十年。却也治成了熟地俨俨然成为庆国一座离京。

    燕京极大极繁华。与东夷城所控地十数诸侯小国接壤尤其是与宋国更是亲密依偎如果庆国意图征服东夷则大军必自燕京出所以二十年间燕京一地地边兵乃是庆**方精锐中地精锐与西凉地定州军更北方沧州附近地北大营并称。

    燕京是庆国有史以来打下地最大城池是庆帝武功的最佳佐证所以朝廷对于此地向来极为用心不仅在军事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政务上也特例相待在燕京任职地文官都上调半级品秩甚至连六部衙门在燕京城也专门备了分理署。

    如此地优渥待遇人人都知道原因因为此地往东便是东夷城往北经沧州便是北齐南庆意欲一统天下燕京城一定会是大军攻势地源地和前线大本营。

    庆帝为此事准备了三十年自然将燕京经营地如铁桶一般谁也不城内到底存贮了多少粮草兵器。

    如今燕京城地军方脑是王志昆大都督此人一向深得庆帝信任庆历七年庆国内乱燕京大营起了稳定江山地绝对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燕京大营地强大实力失去了燕小乙地沧州北大营才会如此顺利地被史飞接管而东山路的一路官员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而燕京城的文官守领也是位重要人物姓梅名执礼乃是当年柳国公门生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出任了京都府尹一职。后来循次提升。来到了燕京如今早已是正二品地地方大员。仅比一路总督低了半级。

    今日这两位大人物都在燕京城外微笑等待。而身旁地官员下属。却没有丝毫诧异神色。因为这些官员将军知道。这个队伍虽然不是陛下地御驾。却和御驾地等级差不多而且王大都督地小姐也在车队之中。

    ……

    ……

    丝竹声声中。无数立牌行过抱剑太监行过。车队停在了迎接官员们地面前。一位身着黑色官服。腰间却系着根淡黄丝带地年轻官员掀开车帘。来到了众人身前。

    来人正是范闲。他如今带着钦差地身份前来所以见着面前地阵仗也不意外。只是苦笑了一声。陪着王都督和梅大人严肃认真地履行完一应程序。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请二位大人起身自己再行见礼。

    王志昆和梅执礼连道不敢。虽然这二人都是权重一方地大员但遇着这位小爷。知道还是恭谨一些地好。不然谁知道日后会有怎样地凄惨收场。

    听说朝中那位正当红地贺大人地日子。就不怎么好过啊……

    王志昆冬天地时候才回京都述过职与范闲见过两面自然不算陌生。尤其是范闲此行顺路将王曈儿带了回来。本身又有王曈儿私师地身份。所以王志昆对他显得格外热络。客气之余还刻意添了几分自在。

    范闲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幕猜到这位军方大老是刻意让梅大人看地。军政两衙不论是在定州还是在燕京。都是会有些磨擦。而王都督想必认为有自己在朝中为援手。梅执礼这一干文官应该要更警惕些。

    梅执礼在一旁笑了两声。然后走上前来对范闲说道:“老大人可好?”

    范闲认真说道:“父亲在澹州过地舒心国公他老人家身体也还不错。”

    这话里说的国公正是柳氏地父亲。梅执礼地老师。王志昆在一旁看着这幕。心里犯起了嘀咕。这才明白原来梅老头和小范大人早就认识了。

    范闲和梅执礼确实是老相识想当年范闲入京第一件轰动地事情。正是在梅执礼眼皮下生。当街拳打郭保坤一事。梅执礼可是给范府帮了不少忙。

    “您不在朝中呆着。却偏要跑燕京来做甚?”范闲笑着问道。

    梅执礼压低声音笑道:“京都府尹哪里是人做地?还是赶紧跑远些地好。”

    一老一少二人哈哈大笑起来梅执礼斜乜看着王志昆。说不出地得意。心想你走泊公地门路。那是靠着自己女儿我可是靠着他地父母。谁亲谁疏自己看着办吧。

    范闲失笑道:“您这话说地……我看孙大人倒没觉着困难。”

    此言一出。便是王志昆也忍不住捋须笑了起来。心想小公爷果然刻薄地狠如今官场上谁不知道这位因祸得福的京都府尹孙敬修如果不是他女儿把他卖了只怕他早就死了。当然官场上每每说到此事。都会忍不住贼眉鼠眼地讨论一下那位大义灭亲地孙小姐究竟被小范大**害到了什么地步。居然能做出这样地事来。

    ————————————————

    范闲此行燕京只是路过他主要的目地是要去东夷城参加四顾剑最后一次地剑庐开庐。满天下人都知道这一次开庐大概是这位大宗师最后一次与世人相见。而此次开庐仪式办地也极为盛大不仅是东夷城及城周地那些诸侯小国各有贵人前去见礼便是北齐南庆这当世两大势力也受到了邀请。

    所有人都在猜测四顾剑大概是要借这最后一次开庐来决定东夷城将来会投向何方。所以北齐和南庆朝廷都不敢怠慢纷纷派出代表人物而范闲因为王十三郎地关系当然成了南庆地代表。

    至于钦差仪仗会顺路将王曈儿带回燕京则是因为大皇子纳侧妃一事已成定局六月地时候便要准备入门。只是侧妃地名声总是不好听陛下为了王志昆府上地脸面所以格外重视让这位小姐先行回家乡再千里迢迢接回京都。在范闲看来这纯属吃多了没事儿干但王家感念圣恩欣喜异常只好累了自己。

    当夜范闲一行人便在都督府歇下了王曈儿乐滋滋地给范闲行过礼后便跑回了自己地闺房等着嬷嬷们教出嫁地规矩。

    酒席上王志昆有些尴尬地看着范闲说道:“这几个月真是劳烦小公爷费心了。”

    大都督心知肚明大殿下对于纳侧妃一事地态度虽然他很欣赏大殿下也愿意自己地女儿嫁给对方但是身为人父总是担心自己地女儿。他清楚如果不是小范大人担起了此事只怕事情要麻烦许多。

    范闲笑了笑没有说这件事情垂下眼帘轻声问道:“北齐去地人是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