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穿康熙换乾坤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附17——满语对北方汉语方言的影响(2/2)
中,有多处受满语影响的汉语语法(八旗汉人所用)的例证。

    汉语方言之满语借词

    很多来源于满语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

    埋汰(脏)

    嘎哒疙瘩(地方)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恩那(是、对、好)

    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

    个应(geyg)(使反感)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a,原意为“狗糖蘸(狗为野果名)”

    白(bai):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

    嬷嬷:来源于满语,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克扣(keko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哈喇(h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

    呵斥(hechi):来源于满语h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谈”

    抹擦(asa):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aci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磨蹭(ocuo),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咋呼(zhahu):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胳肢(gezh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邋遢(ta,北京话发音为lete):来源于满语lekde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

    挺(tg):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剋(ke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

    块儿亮(kuarliang):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kuwarlg,意为“漂亮”、“美丽”

    摘歪(zhaiwa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jai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

    该漏(gailou):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gai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

    的瑟(dese):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

    马马虎虎:北方方言,来自满语huhu,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

    磨即(oji):东北,北京方言,即磨蹭,来自满语oji,oduo

    个色(geshai):东北方言,北京亦称ge,来自满语,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额吝(el):北京方言,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汗渍。来自满语,波纹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