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京辉的爱情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九章-准备典型
    离江川市长视察的时间越来越近,海城县的领导开始一遍遍的电话布署,一趟趟的往下跑,分看乡镇的准备情况。做为迎接主体,陆东升先是召集镇领导班子进行细致分工,安排乔国民带领相关部门重点负责好国道的施工现场,除却正常施工外,工地的规范化管理也要跟上,要求细致到施工人员的着装、安全帽、各类警示牌、指示牌、路障等都要齐全,工地的各类规章制度、各类记录都要完备,务必要让上级领导感受到,在兴安境内对于工程绝对是天字第一号工程,绝对是安全当头。让他们感受工地施工紧张有序,因为工地是第一个现场,所以第一印象很重要。他则带着杨京辉及企业办等人员安排布署乡企典型。

    兴安镇3万多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就占了2万多,虽然有了一些零星规模不大的乡镇企业,但基本上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其实不单是兴安镇,再往上到海城县都是一样,在中国这个怏怏人口大国,兴安镇就是最基本的缩影,正所谓十亿人口八亿农一样。兴安镇的农产品作物主要是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尤其是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海城县有句顺口溜,桥北的萝卜、桥南的蒜、过马乡的菇娘滴溜溜的转,兴安的土豆最赚钱。桥北和桥南说的是海城县的两个近城乡,桥北乡盛产萝卜,桥南乡则以产蒜出名,过马乡盛产一种叫菇娘的小甜果。但最赚钱富农的则要属兴安的土豆了,不单是兴安土豆高产,主要还是兴安的土豆可以进行深加工。过去兴安各村各屯都有土作坊式的粉房,各家粉房传承着祖辈上留传下来的手艺简单淳朴的生产着,兴安镇的粉条晶莹、筋道、耐煮,无论是烧菜、作汤、制陷都好吃,兴安镇的粉条也远近闻名,在江川市都有着知名度。陆东升到兴安镇后深入研究过这一产业的发展,他觉得这里面可作的文章比较多,他的作法是先找到了兴安镇镇关村的几家作坊,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过去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同意了陆东升的想法,集中到了一处成为兴安镇最大的粉条加工企业,陆东升动用了一些人脉给这企业出谋划策,实行精细加工,精良包装,一改过去粉条大捆大堆到农集市场粗放式的销售模式,粉条由机器切割可以切成像面条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