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怎么说。
方心宁走上前说:“你是杨群吗?我们是你爸爸的朋友。”杨群怯怯地看着大伙,却转身进了屋。
屋里一个老太太问:“谁呀?”她就是杨向北的母亲。杨群小声地对奶奶说:“是爸爸的朋友。”杨老太太说:“那还不快请大家进屋来?小群,快去烧水。”
这两间狭小的屋子里,光线也不好。杨奶奶就坐在一张小床上,一条腿耷着,另一条腿直挺挺地伸在床上,手里却还掐着辫子。房间里,掐辫子用的麦秸秆堆得到处是。墙上贴着很多奖状,借着阴暗的光线,可以看到上面名字,有杨向北的,也有杨群的。在这样的家庭,也只有这算是装饰品了。
杨群把屋角的一只炉子点着,放上些木柴。因为屋子兼做了厨房,到处被烟熏得黑乎乎的,房梁上悬着的蛛网已经成了浓重的黑丝线。
程旭光问道:“老嫂子,你的腿怎么样?”杨老太太说:“唉,人老喽,没本事了。我推着一袋麦子去村东换面粉,不小心摔倒,说起来也巧,这条腿正硌在石头上。村里大夫说,再几天也就好了。人老喽,没用了,这身子骨啊,一年不如一年。”说完,老人倒爽朗地笑起来。
肖叶蒙在一边跟杨群啦呱,也渐渐熟了。她把大家买的一些学习用品交到杨群手中。杨群高兴得抱着肖叶蒙的胳膊不松手。
潘念刚说:“杨群怎么不去念书?”杨老太太说:“她要在家里看着我,老师来叫也叫不走。看着我吃了饭,她就在门口那个小桌上写写字。孩子懂事了,知道家里需要人手,撵也撵不到学校里去。”杨群这时却开了腔:“我在家学习一样的,爸爸嘱咐过,我还要考大学呢。”肖叶蒙就问:“那你准备考哪所大学呢?”杨群思索了一会儿说:“北华、清大……”
小杨群的回答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里更酸了。肖叶蒙把脸扭到了一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了些生活小事。小群已经把几只粗茶碗洗了摆到一张小桌上。大家争着要帮她,她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她从墙角提起一只同样熏得黑黑的水壶,小心地往茶碗里倒水。
看着杨群,方心宁又想到了刘达强。趁着大家说话的空儿,他来到刘达强家。家里没人,但大门开着。他把200元钱压在压水井旁的石头上,匆匆回到杨家来。
没人注意方心宁外出了一趟。
眼看天快晌午了,杨老太太让孙女去村东换些馒头来招待大家。
潘念刚拦下小杨群,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来,对杨老太太说:“大娘,这是我们大家的一点儿意思,您收下,买点儿好吃的补补身子。杨群呢,还是要尽量让她去上学。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会帮助你的。等杨群上初中的时候,我代表我们泰云学校欢迎她。”
杨老太太一个劲地表示感谢,答应明天说什么也要让杨群去上学。
回来的路上,大家又谈起杨向北的情况,感慨万千。
万青东说:“真不可思议,自己家情况这么差,杨老师居然还去帮别人?”程旭光说:“正是自己情况差,他才更明白穷孩子多么需要帮助。酒山肉海过惯富日子的人,很难想到还会有人吃不上饭。”肖叶蒙说:“我们的确应该多帮助帮助他家。”刘墅也说:“有条件了,我们也跟人家那些大的私立学校一样,免费招些家庭条件差的优秀学生,搞个‘宏志班’什么的。”
任南德眼望着窗外,像是自言自语,说:“嘻,这学校可比不得福利院。”
这一句话很煞风景,大家都不满地看他。他也不瞧大家,像个没事人。
就从那一天,方心宁开始考虑一个问题:泰云学校的高收费,把这些穷学生拒于校门之外,算不算一种不公平呢?(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