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看似越南问题只是越南的内部问题,但是实质上却关系到美国、苏联以及华夏。说不到听点这就是三个国际大流氓之间撕逼的那点事儿了。这么大的干系必须要慎重,尤其是苏联和华夏之间必须协调好,否则很有可能会损害两国关系。
站在华夏的立场上说事情很简单,自然是不希望北越出事,历史上清末法国人就是通过越南这块跳板深入华夏西南的。而现在比法国厉害得多的美国佬有样学样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华夏自然是希望越南能够维持稳定,不要出乱子。
而现在苏联竟然希望越南出乱子,对华夏来说这就很不好理解了。所以李晓峰决定亲自出访华夏,深入的同华夏领导人沟通这个问题,最好是能说服华夏理解。
最高核心要出国访问,这绝对是一等一的大事,只不过让很多中央委员纳闷的是最高核心出访的第一站竟然选择的是华夏,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怎么说呢?对于大部分中委来说,华夏是贫困和落后的代名词,哪怕是华夏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大流氓,这种印象也没有太大的改变。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华夏的这个大流氓的席位是通过施舍得来的,算不得真本事。总而言之,对他们来说华夏的政治地位也就是那么回事,苏联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出国访问竟然选择这么一个国家,是不是有点那啥啊!
在他们看来李晓峰出访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美国,哪怕美国是最大的敌人,但是苏联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敌人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双方要相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相持的期间美苏两国必须加强沟通,否则真的擦枪走火弄出三战那就不美了。所以去美国访问很重要,是第一位的。
当然,就算不选美国,也可以去英国、法国访问,最次也应该首先访问德国,毕竟这五年来德国的恢复是相当的不错,可以想象未来德国人又将重新站起来,提前同德国搞好关系也在情理之中嘛!
而去华夏有什么好处?一穷二白要啥没啥,隔三差五的还要吃苏联的援助,这么一个国家有什么意思?
不过李晓峰却不为所动,华夏的巨大潜力只有他这个过来人才知道,未来庞大的华夏市场提前试水一下是有必要的。而且华夏的战斗力或者说实力没有那些人想象的那么差,这个时空没有糟县战争,体现不出华夏巨大的战斗力,但李晓峰知道一旦华夏要动真格的了,能力是相当强大的,有苏联用核武器撑腰,足以跟美帝在常规陆战上打平手。
李晓峰的访问是相当高调的,他向全世界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苏联极其重视同华夏的关系,苏联视同华夏的关系高于其他国家的关系。而且在同太祖进行了深入的会谈之后,双方很快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比如说边界问题,比如说共同防御问题,比如说国际问题上的互相协商制度。
先说边界问题,历史上两国的关系确实不太和谐,因为沙俄的贪婪,搞出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极大的损害了华夏和华夏人民的利益。对此李晓峰很诚恳的表示了道歉,他说:“历史上因为沙俄的帝国主义扩张,给华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虽说沙俄和苏联已经不是一回事,但是我依然代表苏联人民向华夏人民致以诚挚的歉意……但是因为现实的原因,苏联政府无法将那些掠夺来的土地归还给华夏,不过苏联政府愿意给予华夏一定的赔偿,我希望两国彻底了结之前的纠纷和不愉快,更希望两国能够面向长远的发展友好互助的新关系。”
李晓峰还说:“根据现有的两国之间的边境条约来看,有很多地方是模糊不清和有争议的,苏联政府认为很有必要通过平等的谈判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谈判取得成果之前,我认为双方应当保持克制,暂时维持现状,不制造摩擦和矛盾,直到谈判取得结果。”
李晓峰的态度不说做了多大的让步,至少还是有诚意的,比如说赔款问题,苏联和华夏很快达成了一致,为期十年之内,苏联将赔付大约1亿美元的现金或者实物。
可能一亿美元并不是很多,而且十年分期一年也掏不了几个钱,但这首先是个态度问题,苏联方面给出的态度是和平的,是希望积极的解决过去的不愉快的,总比后世的鬼子要钱没有道歉也没有来得强吧?
而且不要小看了当年的一亿美元,当年的一亿美元还是比较值钱的,尤其是对被美国封锁的华夏来说,一亿美元就是宝贵的外汇了,虽然并不是全部支付现金,但不管是现金还是实物,华夏都缺。
在李晓峰发表了这份声明之后,两国的谈判代表团很快就进行了第一轮磋商,大体上大家都是心平气和的讲道理摆证据,有疑义的地方双方都是各退一步,一些争议不大的边境线很快就被重新确认,而那些争议太大的地段就暂时跳过,等之后的第二轮、第三轮甚至是第四轮或者第五轮磋商去慢慢的解决。
从后来的看,整个边界问题的磋商总共进行了二十多轮,在十年的时间里两国将过去一百多年没有解决的复杂问题全部解决了干净,再也没有后患,不会引发矛盾和冲突了。
边界问题只是第一条,更重要的还是两国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可能有同志说这个共同防御条约不是有点多余吗?华夏不是已经加入了独联体和世共联,那个框架下就有共同防御条款吗?何必多此一举来一个两国之间的小共同防御条约呢?
话不是这么说的,独联体的那个集体防御条约好是好,但是存在一个问题,这个条约加入的国家太多了,人多嘴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