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一住数十年,南京精神病院“一床难求”》(2/2)
的床位都是常年一床难求。
“‘出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无地可去’。”南京脑科医院医务处主任谭俊华表示,在分级诊疗加速推进的当下,精神疾病诊治的顺畅流程应是:三级大医院负责解难题,二级医院提供疾病预防和后续治疗,社区为他们提供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和家庭。但社区康复机构少之又少。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鼓楼、玄武等主城六区各设置了一个康复站,为他们提供日托服务,“这远远不够”,在王明忠看来,应在每个街道或者每个社区设立一个康复站。
加强基层服务能力是解决问题关键
“设置更多的精神康复机构必须要有人,在精神卫生人才奇缺的当下,很多大医院的精神科医生都招不到,更别谈基层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了。”谭俊华认为,推动精神医学专科联盟成立,是缓解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不济的办法之一。他介绍,该联盟突破了医联体的帮扶模式,更着重于专科学科建设,将从临床诊治、科研、教学等方面提升二级综合医院精神科、二级专科精神病院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联盟将推动更多优质专家资源下沉,以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心理疾病专病门诊的设立;另外,还将在基层遴选全科医生或内科医生到大医院接受培训、进修,以拓宽他们的执业范围和服务能力。“基层精神疾病服务能力提升了,病人回到基层后的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才能有人管且管得好。”谭俊华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