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村落才可立庙祭拜土地神,土地神的管辖范围又有多大呢?
据古籍堪舆书记载:中国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礼俗。因为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所以中国人历来尊天而亲地奉祀土地。《礼记外传》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建国君民,先命立社,地广谷多,不可遍祭,故於国城之内,立坛祀之”。《礼记》之《祭法》篇注称;“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满百家以上,得立社”。《汉书?五行志》又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由此可见,所谓社,就是地方最小的行政单位。中国先民因“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所以以社为单位立庙供奉的土地神又叫“社神”。
土地公的神职:
公与土地婆的神职,有多种说法。据古籍堪舆书记载:自东晋以後,随着封建国家从zhongyang到基层的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土地神也演变成为在道教神阶中也逐渐等级化,退变细化为管理本乡本土的最低级的小神。如《搜神记》卷五称广陵人蒋子文因追贼而死。后蒋子文死后化身为土地神,并显灵於道说:“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这里所指的“福尔下民”,就是指保佑本乡本土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并且为百姓主持公道。古时人们把延续香火当成家族中的一件大事,因而人们对土地公与土地婆推崇备至,经常到土地庙祭拜,祈求土地公与土地婆送子送福。如果一家人在过去的一年有添丁的,那么就要在第二年chun节期间抬着土地公与土地婆的神像游村,一方面表达添丁之喜,二来答谢土地公与土地婆对自己家的恩赐。此外,在民间,除了游神外,在元宵那天还会摆点灯酒。因“丁”的谐音,“点灯”有“添丁”之意,故摆点灯酒来庆贺。
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土地公与土地婆是掌管地府行政的,除了保护乡里安宁平静,同时隶属于城隍之下,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在汉族许多地区有一个这样的习俗,每个人出生都有“庙王土地”——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每个人的籍贯。一个人去世之后,道士做超度仪式时,都会去其所属土地庙作祭祀活动。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属,到土地神庙,禀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资料,以求土地神为死者引路。如chao汕地区有一种称为“报地头”的习俗。若是家中有人去世,必须到土地庙报丧。由村中长者持白灯笼,带领死者男xg子孙穿孝服到地头神庙报死。到庙,长者上香后取出年庚帖,对着神像报告说:“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时辰念给老爷知。”通过这种方式让死者到土地神那里报到,并由土地神引领其踏上轮回的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