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行政区划,最高级为路,路之下为府(州),府(州)之下为县。凡政治、经济、军事三者兼重之地设府,其地位又略高于州。北宋有四京,分建于四府:东京在开封府,为首都;南京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西京在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北京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南),皆为陪都。依宋制,以上四府皆设留守司,此司与府衙实为两块招牌一套人马,其知府皆兼留守。留守是隋唐以来所设的一种特殊的官称,专指皇帝暂离首都或陪都时委派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如太原是隋代的陪都,李渊做太原留守,手握重兵,因具有取隋而代之的实力。梁中书作为北京大名府的留守,居于拱卫首都东京的战略要冲,其权势确实令人侧目。
梁中书讳世杰,可见世杰是本名。中书却不是字号,而是官称。若论官称,称之为梁留守,或留守相公,或梁府尹,最为合适,然而不,偏称之为中书。中书之名,由来已久,或指朝廷的机构,或者指官员的职位,历代变化多端,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即便在北宋,前后期所指亦有差异。此处只说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以后,朝廷机构略依唐制,中书省以中书令为长官,正二品;中书侍郎为次官,正三品;属官有中书舍人若干,正四品。但中书令无专人,例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梁世杰之所以称梁中书,说明他曾在东京做过中书侍郎,至少是中书舍人,而后带职下放到大名府做一府之长。若问:为何仍称其为中书,而不改称其为知府?须知,宋制朝廷中书省、枢密院、宣徽使这三个部门的属官带职到地方做府官,不称知府,而称判府事。梁世杰以中书侍郎或中书舍人的身份判大名府事,故仍称中书。若以中书舍人下放判大名府事兼北京留守,其官阶便由正四品升至从三品或正三品,而且由不掌实权的京官一跃而成坐镇一方的军政大员,这是走上坡路;若以中书侍郎的身份下放判大名府事兼留守,在阶位上也只是平调。尽管平调,却大有油水可捞。试想,倘若这梁中书仍然枯坐在东京,整日价干些“等因奉此”的文牍勾当,那连续两年的十万金珠宝贝何从搜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