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权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700 朝野 五(2/2)
人,前往迎接以示恩宠,齐天瑞的船队驶往福州,由当地水师接管整编。

    其三:船队驻扎舟山归当地节制,齐天瑞父子可乘船由水师护送直接由水路来到京师,接受封赏。

    而三位皇子,分别附议三个主张,竟然没有一点相同的意见,朱标冷眼看着这份奏议,心里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都说做皇帝好,做皇帝有权力,当了三十年皇帝的朱标,很多时间都觉得自己有种力的感受。

    比如这次,内阁的决议,加上三位皇子的附议,他们就真的这么胆大,真的这么‘裸’的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吗?

    第一份奏议,非代表了太子的正统立场,也代表了太子的利益,而第二份代表了老三朱文宇的立场和利益,第三份,就是代表了老二朱文清的利益和立场了。

    三方在短短的一个时辰内,就已经达成了协议,而内阁真的也就照搬了下来,这天下还是朕的天下吗?难道他们就真的那么急切的表明自己的?

    朱标重重的将奏议放在书案上,,果然,朱标没有过多久,便从怒火中摆脱出来,沉声说道:“打回重议过,不议到朕满意,大家都不要回去了。”

    说着将奏议重重的扫在地上,内‘侍’赶收拾了起来,大气也不敢喘,头也不敢抬的告罪出去。

    见没有人了,小维不由奇怪的问道:“皇上,臣妾觉得第三条奏议很好啊,让齐泰一行乘船来京师,这也算是恩赐,一种恩宠,皇上怎么不满意呢?”

    “要不是蝶儿,谁能这样想,这几年,朕的确有些太纵容她了。”

    朱标有些恼火的说道,小维心里一惊,这么多年以来,皇帝是第一次在她面前表示不满意杨蝶,看来真的是上火了,但为什么呢?自己为什么看不出来呢?

    看着一脸懵懂的话,只是心里想着,要不是杨蝶的指点,谁能想出这么符合自己心意的奏议,而且,舟山、上海基本上都属于老二经营了多年的地方,就连老三想‘插’手苏杭,也颇受制肘,要是把齐天瑞的船队放在那里,估计不到半年,会连骨头也不剩的没有了。

    因为船队对于老二这一系来说,正是他们最需要的,太子由朱棣的远征军支撑财力,老三有福州的船队。江南的富商支撑财力,而老二呢,就靠一帮读书人在哪里了,没有财力,就没有动力,怎么会有多的人跟随呢?

    所以他们不但要把齐泰父子打落水,而且要吃掉船队的控制权力,相比之下,太子一系就简单的多,就是要借助齐天瑞这件事立威。关于其他的。他们不在乎。

    还是老三比较现实,只要船队,皇帝爱怎么对待齐家父子都可以,没有意见。也能看出。朱文宇多年受到商家的熏陶。也渐渐的务实起来。

    儿子们都有进步,作为父亲的应该高兴才对,但是朱标却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看来自己宣布诸位皇子进京,齐泰异姓封王的传言,自己将要出巡五年的决定,已经大大地刺‘激’了诸位皇子和大臣们的心理。

    由齐泰这个事情开始,已经毫不掩饰的摆明车马炮的和自己明来了。生怕自己不知道他们拥护的是谁,谁又想当皇帝一样。

    自己是应该失望愤怒,还是。

    本来应该失望愤怒,但是朱标又被一种矛盾的心理所左右,真的要愤怒吗?这些皇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每个大臣都有自己的坚持,那也正是自己想要看到的,自己之所以要离开,不正是希望看到他们各自的政见和方向吗?

    但是自己不要玩过火了才行,思虑了一番,朱标做了决定,抬头对道:“稍后晚点,你去蝶儿那去一趟,把朕的不满对他说,看他怎么回答。”

    小维答应了一声,她其实也不想去,但是又不能不去,心里也是犹豫了半天,始终还是觉得不能违抗这个旨意,虽然他有这个资格和胆子,但是看着朱标那眉头深锁的样子,还有刚才他答应带自己出巡的承诺,都让他觉得有必要去渐渐杨蝶,劝劝蝶姐姐,干脆也和自己一起随皇上出巡就是了,何必在这里‘操’心呢?

    正要出去,朱标示意稍后,想了一会,又吩咐道:“以你的名誉,召见齐泰的家人,记得,是所有的家人,不然的话,你去齐泰府上住几天,朕恐怕哪里不会太平,虽然朕已经严令不得‘骚’扰,但是看这种情况,就怕有些不明白事理而又不怕死的去作祟。”

    小维不解的离去,朱标不由得苦笑起来,作为皇帝,竟然要自己的妃子去臣下家里压阵,看来自己为放任了几年,还真的做事没有了信心,但是他又明白现在的大明,虽然少了很多读死书的腐儒。

    但是儒家文化在中华经营了数千年,最不缺的就是那些满嘴仁义‘逼’死人的所谓文人,之前不缺,至少以后的几百年之内,也不会缺。

    这些事情,就算他是皇帝,就算是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他依旧不能忘却!!

    关于齐泰父子的事情,今天一定要有个决议,他一定要让齐泰父子风风光光的走进中华‘门’,至于以后的事情,再说吧,虽然距离‘春’天不远了,但是朱标仍旧有时间梳理一切,只等待一个时机了!

    圣意难测,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吧!!

    且不说朱标这个皇帝到底在书房等待这内阁的奏议消息,就说一下如今内阁的尴尬情景吧。

    内阁里一阵寂静,就连在院落中守候着自己家大人的随从们,也都好像感到一阵的压力,虽然三三两两的在哪里聚集着,但也不敢发出太大的声响。

    以内阁大学士杨荣为首的十七名内阁成员,加上三位皇子,二十人几乎关系着大明今后几十年国运的人物都在一堂。

    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被皇帝打回诏谕重议定的奏折,各自有着各自的盘算,其实一个时辰之内将结果报上去之前,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打算。

    每个皇子,甚至每个内阁大臣都有自己的情报来源,对于齐泰父子已经到了舟山的事情,每个人都很清楚,每个人也早就对于自己的立场有了定位。之所以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将结果奏报皇上,那是大家一个妥协和试探的结果。

    人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匪夷所思的是,每个人也都知道他们是在挑战皇帝的忍耐极限,这种情况,是在洪武年间绝对不会出现的,但是在建文三十年之后却出现了。

    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明目张胆试探皇帝的心思。

    是皇帝的放权,还是皇事院、立法院和内阁三方权力日益变大的结果呢?这个根源谁也不知道,不过到今天为止,他们却做的加明显了。

    三份奏议,分别代表了三位皇子的利益,这个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看出来,没有人会去在乎齐家父子的命运和结局,由他们父子开头的闹剧,绝对不会以他们的命运作为结局,这不知道被他们父子知道详情,会不会感到悲哀。

    也许齐家父子心里比谁都明白,以齐泰在朝堂之上几十年的经验而言,肯定能看出来,不过也是可奈何,只能等待着命运的安排。pu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