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鬼道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001明朝京营的编制(2/2)
参、游击、佐击及坐营等官;

    副将2员,各统军7000;左右前后参将4员,各统兵6000;游击4员,各统

    兵3000。外备兵66660人。神枢营,副将2员,各统军6000;佐击6员,各

    统兵3000。外备兵4万人。神枢营亦同。在京各卫军,俱分隶于三大营。

    隆庆年间,一些官员认为三营几十万大军统于一人之手,不符合明太祖、

    太宗时分府分营以分权的本意,于是三大营互不统属,各设总兵一员(又改

    称提督),又增设文臣总兵三人,自六提督设后,遇事各持己见,纷争不决,

    只得罢设,仍置总督,协理二臣。

    此后,营制变化不大,官员设置上有增损而已。崇祯年间,营务已尽领

    于中官。出战时,廪给优厚,挟势凌虐将士,瓦解军心。明末,营将尽为内

    监私人,不懂军事,营兵只是注名支粮,买人雇役,朝甲暮乙。崇祯帝屡次

    要求严加训练,但每ricao练者不过二三百人,未到黄昏,人已散去。崇祯问

    协理京营戎政的兵部侍郎王家彦,如何才能振刷营务,王家彦称“势已晚”

    (《明史》卷九十《兵志》)。崇祯十八年(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进攻

    beijg城,至沙河,京军出战,未及接战,闻炮声已溃不成军,起义军长驱直

    入,守城的京军仅有3000人,城陷,明朝灭亡。

    京营并不直接掌管皇帝的宿卫,另专设12卫为皇帝亲军,不隶于五军都

    督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