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27章 金施反奸计 明廷辨真伪(2/2)
下来,随当即命道:“给他松绑,交赵南星审吧。”

    于是,侍卫当即给金使松绑,并将其引到殿堂一角,赵南星阴沉着脸严肃问道:“你这金使,你说吾蓟辽督师公然叛国,同尔可汗皇太极签下‘攻守同盟’,你有什么证据?”

    “当然有了。如此严肃大事,吾国怎会视作儿戏?”金使边说边掏出一卷纸道。“这便是《攻守同盟》副本,还有两份,吾国与袁将手中各存一份。是真是伪,你们尽可拿去鉴定。”

    赵南星接过后仅扫一眼,便立即交小兴子转呈崇祯御览。崇祯帝御览后仍半信半疑,重又交赵南星手中道:“拿去让大理寺文字鉴别专家鉴别真伪。”赵南星立即出殿回衙去做鉴定。

    在大理寺官衙,文字鉴定专家阴沉着脸汇报道:“正卿大人,拿这份材料,用科学手段,通过同档案中本人笔踪认真比对鉴别,非常不幸,这《攻守同盟》中当事人签名,有百分九十八成份同档案中文字相同。说明二者同出一人笔下。”

    当日夜晚,在文华殿内。崇祯帝主持召开的、内阁及都察院、大理寺等部衙主官参加的,临时紧急会议正在进行。与会者传阅过《攻守同盟》文字鉴定后,尽皆苦丧着脸沉默无语,殿堂内空汽凝重,死般寂静,能听得到彼此被极度压抑的喘息声。

    “昨日上午早朝,尔等均亲耳听闻,现又目睹文字鉴定;结合近天来社会上传闻,事态的确严重。”崇祯帝板着脸极其严肃道。“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意想不到事变真的发生了:一个曾被朕和朝廷信任重用,甚至将家国安危重任,全部压他肩上的一个人,竟毫无先兆警示的反叛事件,却猝不及防发生了。袁崇焕的倒戈叛变,并卑鄙阴谋到同仇敌签下《攻守同盟》,并欲同强敌联手,反回京城夺取皇位。这较史上任何一个窃国奸贼都要狠和坏上十分;甚至较刚刚被推倒的大权奸魏忠贤,还要难以容忍!更不能不让人切齿痛恨。因事发突然,召众卿来,是欲共同商议出个较妥当的应变之策。”

    “那还用说?既系国贼,人人得而诛之。”人稍年轻,但一向疾恶如仇,脾气暴燥的阁臣李标,首先按奈不住地建议道。“皇上,您老处事一向坚毅果断,才有大明今日政通人和大好局面。分清敌友关系江山社稷安危;关键时刻,您可别为私情而优柔寡断。”

    “是呀,皇上,别管他袁崇焕既往曾打过多少次胜仗,曾立下过多少次战功,对大明曾有多大贡献?但只要他敢于里通外国反叛朝廷,就坚决不能姑息养奸。”另一年轻阁员亦咬牙切齿恨恨然道。“就应全民共讨之,全国共诛之。”

    “朕十分理解众卿,从忠君爱国立场出发,对反叛者的满腔愤懑情绪。”崇祯帝既愤慨又激动地道。“诸位放心,朕既往虽曾将袁崇焕视为心灵知己,那完全是看他曾在战场出生入死,连立战功所表达的一片忠心;尔今他既敢公然叛国投敌,朕便同其势不两立。兵部侍郎,您即速以朕躬名义,令北疆西南驻军各抽一半兵力,立开辽边将那叛贼擒拿解京。朕要亲手剖其心肝,看看是黑是红?”

    “不可呀皇上!清剿反贼固然重要,但边境安全还是第一。若抽兵力便造成边防空虚,会让外兵乘虚而入;这岂不正中后金皇太极奸计?”钱龙锡当即劝阻道。“何况截止目前,说袁崇焕欲勾结外敌反叛朝廷,仅系社会传闻和后金一面之词,其所签《攻守同盟》尽管专家鉴定为真,但是否为袁崇焕麻痹金军所玩文字戏?袁蛮子原本就是个,不按常规出牌的怪将,不然依一个文进士,既往咋能屡屡战胜熟知兵法的后金武将?凡事还须三思而后行。袁崇焕尔今手握重兵,即便擒拿,若来硬的将大费周折,还可能对方未反,反被逼上梁山。依臣愚见,还是以智取为上。不如皇上和朝廷,仍装作之前什么事都未曾发生,派人六百里加急,宣他返京进宫汇报辽边战情。只要他遵旨照办,同皇上面对面交谈,便能观察出他是否反叛。”

    听了钱龙锡建议,崇祯当时无语,思虑好大一会儿,终下决心道:“就依卿言,咱就先来个智取为上。安晓元,即刻代朕拟旨,六百里加急,宣召袁崇焕返京汇报辽边战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