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或是正好要用一匹,光是这个市场全开发出来就是一年四百万匹以上的市场,加上北方和朝鲜市场,一年五六百万匹的数字是很正常的,可现在昌盛纺织厂拥有纱锭七万两千,水力织布机一千一百余台,这些机器不能和蒸汽织机相比,效率相对低下,用工也多,一年出厂的布匹不过五十万件,加上其余各大工厂所出也不到两百万件,同时还得考虑到棉田所出的棉花是否能赶上所用,尽管还可以用大量的羊毛来纺织大量的呢绒和毯子,这些厚实的保暖物很受大明北方和辽阳镇的欢迎,朝鲜人想买都买不到,毕竟辽阳现在控制的羊群数量也不是很多。总体来说,纺织业以前受限于水力织机和工人数量的不足,开工量并不高,利润虽然不低,但并没有到叫人疯狂的地步。
现在唐家的举动也是和市场容量开始扩大有关,几乎是每出一件布和羊毛制成品都立刻被抢购一空,那些建好的库房里只有少量的还没有卖出的成品,剩下的几乎全部是原材料和半成品,这样的市场之下,商人这种为了利润不惜干冒奇险的群体为之疯狂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能真的抢下这几百万匹布的市场,可想而知将会是有多大的利润。
这么大的市场辽阳镇肯定不会放过,而且唐家等商人不知道的就是纺织业在惟功心里的地位。
不论是英国的工业化还是日本这种后来的新兴工业国家的工业化都无一例外和的纱锭织机有关,可以说,纺织业就是帝国扩张的开始!
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十年间以最原始的积累来发展轻工业,十年之间,拥有十人以上的工厂为三千余家,使用机械动力的近七百家,产业工人为三十八万人,一开始的日本缺乏资本和资源,只能卖煤炭和一些手工代加工,真正的工业化的工厂很少,论家底日本比清朝要薄弱的多,当时的西方并不看好这个小小的岛国,但开化仅十年时间,日本将全部精力用在纺织业上,纱锭增加近十倍,从棉纺品进口国一跃成为出口国,而到了开化二十年左右时,日本的纱锭突破一百万锭,国内原本的手工纺织业被彻底消灭,机器纺织占统治地位,日本成为世界上的最发达的纺织国家之一,位居前列,在轻工业的带动下,重工业开始发展,甲午战争之后,用重金建造八幡铁厂,日本从钢铁进口国转为钢铁自给,其后一年,日本就造出近七千吨位的常陆丸号,这一年,日本造船突破十万吨,很短时间就成为造船大国,并且其海军实力在击败俄国之后,也一跃从亚洲海军强国变为世界海军强国。
在有更强劲的军力之后,日本的纺织品开始更进一步的倾销到中国,掠夺了更多的财富,甚至到中国兴办了无数的纺织厂,利用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制成纺织品,再倾销来掠夺财富,成为一种近于吸血的循环。
可以说,纺织业就是一国从农业到工业,再从工业转为重工业的基础,就象蒸汽机时代的到来,从无到有,从有理论到试验,再到成型,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水力带动梭机和织机都面临水流大小不好控制,造成产量高低起伏不定的尴尬局面,蒸汽机的出现使得纺织业获得真正的发展,而后又使采矿和钢铁业发展,最终发展出火车,机床冶金等重工业。
这样的产业,惟功怎么可能放任一直由民间资本控制和发展!
四海商行的介入使唐家在内的商家都很警惕,他们不明白纺织业的重要性和在惟功心底的地位,有这些反应倒也正常,只是唐家想介入政治权力和获取更大的利润,所做的一切,其实是自忖自己的地位和手中的实力罢了。
在丁三等人在门口的时候,艾敏和李从哲也是抵达了他们要到的甲字第一车间。
这个车间里有几十台水力织机,工厂厂区直接是依水流而建的,水流是河水,用浩大的引水工程从上而下放水,如果枯水季水流不够的话上游还有不少大型水车可以增水,另外利用很多小窍门增加水流流速,使得枯水季对生产的影响减缓到最少。
在上游还有几家缫丝厂和将作司的工厂,也是一样忙碌,在李从哲进入车间时,除了听到激流带动机器动转的嗡嗡声外,还有上游很明显的叮叮当当的响声不紧不慢,但一声接一声的传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