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世界大战持续了很多年,而当最终战火熄灭,和平到来,s先生的祖国也获得了解放,但是这个原本富庶的国家,已经化作一片废墟。”
“战争结束后,相比物资短缺,人们还面临着更严重的精神危机。”
“没有什么比战争更摧残人性,数千万人丧生于战火之中,经历过集中营毒气室的大屠杀,人类何以为诗?”
“整整一代人亲眼见证了这场全人类的悲剧,战后有很多人受到精神创伤,消沉迷茫,怀疑人生没有意义。”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s先生提出了他的哲学观点,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很多年轻人。”
“为了阐述自己的学说,s先生在一场演讲当中,描述了自己在战争时期亲身经历的一段往事。”
“那是首都沦陷的第二年春天,一天傍晚,s先生的一个学生突然来到他的公寓拜访,显得忧心忡忡。”
“s先生问这个年轻人,有什么心事?”
“对方回答说,正在为一个艰难的选择而犹豫不决,所以特地来请教老师,希望老师帮他拿个主意。”
“这个年轻人很想加入游击队,拿起武器参加斗争,问题在于他家里还有一位年迈多病的母亲需要照顾,如果自己这个家里的独生子参加了游击队,免不了经常外出战斗,指不定哪天就会被凶残的侵略者抓住枪毙。”
“为了把祖国从侵略者的铁蹄下拯救出来,哪怕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可是家里的母亲怎么办?”
“如果自己出门在外,甚至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还有谁能照顾母亲呢?”
“反之留在家里,自身安全倒是更有保障,母亲也能得到周到的照料,可是他将错失为国效忠的机会,实在心有不甘。”
乔安听到此处,不由微微动容。
罗兰陛下讲述的故事里,那个年轻学生所处的两难困境,与自己此刻所处的困境,本质上其实是一回事。
“陛下,那位哲学家最终帮他的学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乔安忍不住追问。
罗兰笑着摇了摇头。
“s先生听学生倾诉心事过后,并没有帮对方拿主意,只是让他闭上眼睛,抛开一切道德与舆论牵绊,直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在不考虑他人评价的前提下,自己心中的那杆天平,究竟会偏向何方?”
“只要他认定自己当前更想做的事,就别多想了,不顾一切的去做就是了。”
“s先生认为‘存在先于本质’,生命就是一系列的偶然,你是什么样的人,不取决于种族、肤色、学历、财产、家世背景之类外在因素,也不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评价,是由你自己在一生中的每一个当下所做出的每一个基于自由意志的决定共同模铸而成,‘除了自己所造成的自己以外,人什么也不是’。”
“没有人能确定当下做出的决定会在未来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只能把握当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