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的北风席卷着漫天黄沙向着南方奔袭而来,张狂的咆哮却无奈止步于一排排胡杨的枝叶之上,一如胡蒙的铁骑,震耳欲聋的铁蹄仿佛可将一切阻碍踏于脚下,然而却总是被大燕的坚壁死死地拒于城外,难以寸进。
歇马镇是西出肴关第一镇,也是胡蒙南下寇掠定州的必经之路,左侧是浩渺千里的无人区塔纳干沙漠,那是死神的领地,没有生灵在闯入后还能活着出来;左侧是猿攀不越,鸟飞难过的祁行山脉,而歇马镇正处于这两大绝地的交界处,扼守咽喉,它与黄金之路上的黄金镇互为犄角,相互支援,犹如燕国在西北的两颗虎牙,拱卫着西北边陲,威慑着胡蒙和漠兰。
歇马镇原本只是塔纳干沙漠边缘的一个普通的绿洲,来往商人多在此补充水源物资,渐渐的有了小贩在此常驻,以为往来商客提供食宿便利来赚取利润,其后逐渐发展,便有了小镇的雏形,于是来往商客们就取歇马之意来命名这座逐渐兴起的小镇。
燕景帝时,为了巩固对胡蒙的防御以及作好北伐胡蒙的准备,朝廷在这一时期重点发展西北边陲军事,其中歇马镇因为其优势所在,成为当时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事实证明在之后对胡蒙的战争中,歇马镇确实在保障军队后勤和抵御胡蒙铁骑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景帝在位的数十年间,歇马镇因其特殊的军事作用而数次受到胡蒙大军的大举进攻,其中分别于景帝五年,景帝七年和景帝十三年的三次围绕着歇马镇进行的争夺战尤为惨烈,根据燕历记载,此三次大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高达百万之巨,而燕史所记死伤之数,燕军为四十万,胡蒙六十万,或许记载这些数据的史官在当权者的授意下做了一些优化,但不妨碍我们看出当初这三次大战的惨烈,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歇马镇一直都是紧紧的握在燕军手中,从未失守过。
歇马镇的城墙经过这么些年的翻新加固,甚至加厚加高,如今的歇马镇城墙,其高足有三丈,墙上可由三架马车并行,可谓墙厚城深,易守难攻。
因为战火的摧残,歇马镇曾一度沦为死城,直至景帝末年将胡蒙赶至断天涧,歇马镇才又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及至治帝三年,胡蒙趁燕国内乱卷土重来,虽不能攻陷歇马镇,但不断地袭扰周边,使得镇中已经没有多少常驻的商家店铺和农耕居民,反而多是一些游商和来往过客,只要战火一起,他们便携带着财物迅速撤走,所以如今的歇马镇可以说完全是一座军事要塞了。
驻防歇马镇的部队隶属于帝国第六军团,由于常年与强悍的胡蒙铁骑作战,使其无论是在作战素质还是在器械装备上都领先于其他五大军团,甚至可与号称帝国精锐中的精锐的中央军比肩。
第六军团帅府设于肴关,对外帅令通达,可与周围驻地要冲快速收递情报和军令,对内呼应燕京,拱卫国都,可谓得天独厚之所。现任统帅燕护,乃是大燕皇室的
梁王,大燕名将燕拓拓之子,燕无忌的父亲,驻守歇马镇的是第六军团麾下的一个独立营,由两个千阵组成,营帅邱信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跟随燕护征战十数年,作战有勇有谋,处事不惊,由一名毫无背景的普通士卒通过战功升至正四品营帅,深得燕护赏识,这也是为何派他驻守歇马镇这个军事要冲的原因。
早春的阳光并没有给这座边塞的小镇来带多少春意,凛冽的北风依然如刀子一般刮得人脸生疼,虽然中原已经春回大地,但在这西北的边塞,寒冷的冬依然用她极冰的双臂紧箍着这里,即便那不断龟裂的冰壁表明这已到了她不得不离去的时节,但她的倔强也让这里成为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远处徐徐行来一骑,喷着白色雾气的马鼻,偶尔发出一个响鼻,让人感觉马上的骑士正在优哉游哉地走马观景,城门口的卫兵依然尽忠职守地盘查着每一位入城的百姓,这样无聊的工作也时而让他们打个哈,对于远处悠然而来的骑士浑然不觉。
今天白天城门轮守的是杜尽忠和他的城卫小队,这是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因为在一次战斗中被胡蒙的弯刀切中肋下而无法再接受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就更别说随军参战了,军部本想给其发放抚恤,让其就此退伍还家,但军团统帅燕护不知从何处了解到,此人家乡便在这歇马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子,而那里却因为胡蒙的劫掠已经变成了一片断壁残垣,他的妻儿家人也都丧命于胡蒙的铁骑之下,鉴于他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