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光阴留不住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四百三十八章、花市(2/2)
真的是下了苦功。

    他原本就是要买的,小老板打蛇随棍上,怂恿他打包买走。他也不傻,大部分这种打口碟都是碰运气,很多古怪的一塌糊涂的所谓原声,中国人实在是没法欣赏的。

    于是他和老板扯着皮,一个不遗余力的要他打包,打包合算。一个说只挑几张,兜里没钱。

    “旁友~开大奔会的么钞票啊?也给我们混口饭吃……”

    怪不得这小子看到自己旁人都不顾了,热情的招呼自己。大概之前来的时候停车出来就给他看到了。

    就在这时他听到有人喊他,扭头一看哪里会有这么巧的,正是音乐,身边她的胳膊挽着一个中年妇女,大概是她妈妈了。

    “这么巧?”

    “是的呀……”

    “新年好!这位是?”

    “是我姆妈!”

    “阿姨,新年好!”

    “你怎么一个人到这里来了”

    “我……”

    蒲素正要说话,就看到孙莉和阿姨一家从对面市场走了出来。顺着他的目光,音乐也看到了,马上笑着的脸就开始尴尬,和蒲素说:“你一个人慢慢玩吧,我们进去转转。”

    “嗯,再见!”

    音乐妈妈也微笑着和蒲素点了点头,然后母女两从边上斜着过了马路,正好避开了和孙莉迎面碰上。

    “你脚怎么样了呀?”

    “没事了,刚才大概真的是一根小血管爆了,疼的要命,现在已经没事了……”

    “刚才那个是不是音乐啊?”

    “嗯,巧了,正好碰上,她和她妈妈也来逛花市。”

    “今天天气好,家里都坐不住了。”

    蒲素接过孙莉手里的那束花看了看,配的还可以。但是从配花上就看得出孙莉的性格。如果是蒲素买,肯定是买盛开的。包起来好看,插到花瓶里效果更好。

    而孙莉买的大多数都是待放的花蕊微露,虽然插在花瓶里泡两片维生素能开半个月,但是看上去就小家子气。

    只是他不会说什么,孙莉她生性如此。她也不是小气,也绝不吝啬,之前对待小贩就很有人情味。她只是习惯性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

    这样的女人讨来做老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老冯好阿姨手里也都拎着不少花,孙莉一批买了不少,一边说这边的花确实便宜,和香山比都要便宜一点。那边可是南方,这个天一件长袖也是可以出门的。

    蒲素瞅了一眼,买的基本都是花骨朵类型,估计等开败了,起码要三月份。他让他们等等自己,直接在小老板那里把自己之前挑好的碟递到他手里要他算一下账。

    小老板之前嘴巴不怂的很,现在孙莉站在蒲素旁边,他是低着头老老实实计算器戳了几下,抹掉零头给蒲素算了账。

    有的人就是这样,一贯发挥出色的,但是一有异性,尤其是优秀的异性在边上立刻就变成了锯嘴葫芦。

    让她们把花放到车里,蒲素不着急回家。之前来的时候在路边上看到一家三黄鸡店下午也在营业就想进去吃点。

    他喜欢吃鸡汤面,再来一斤三黄鸡,花费虽然很少但是吃的很舒服,只不过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吃到。

    蒲园附近没有正宗的三黄鸡店,而他平时出去应酬哪会到这种人均消费二三十的店里吃东西。

    带着阿姨一家进了店,三黄鸡的紧俏部位都卖光了。也只能吃鸡了,孙莉要鸡粥,阿姨也和她一样。蒲素建议老冯父子和自己一起吃鸡汤面。

    只是等到白斩鸡端上来,老冯一口不吃,小宁吃了一块也不吃了。可是蒲素觉得很好吃啊,这么多人,他还特地买了四斤……

    还是阿姨说了,三黄鸡这样骨头带血,他们吃不惯。蒲素就对着小宁说:“你爸爸是北方人他吃不惯很正常,而且他岁数在这里,没必要改生活习惯。”

    “但是小宁,你是半个桑海人,而且从户口来说,你是地道桑海人。你才多大?以后和同学同事也不吃吗?”

    “不吃也没什么吧?”小宁吞吞吐吐的看着蒲素说。

    “是没什么,但是你要想真正融入桑海,就要努力去适应。况且这又不是多痛苦的事情,这你都不愿意去习惯,那遇到其他事情你怎么办?”

    听到这里老冯说蒲素说的有道理,检讨说他这个做父亲的没做好榜样,说完立刻自己带头吃了一块。

    蒲素自己到哪都没觉得自己被人歧视或者另眼相看过。想让别人怎么看你,主要还是看自己的表现。

    这里不是说桑海有多好,外地来的凭什么要怎么怎么样……而是在那个人口想对还不怎么流通的社会,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其实是很容易融入周边社会的。

    郭娟来了两三年,桑海话都说的很溜了。她也是属于积极要融入周边环境的人。比如说语言,几个人在一起原本都可以说家乡桑海话的,因为照顾其中一个,大家不得不都说普通话。

    如果不说普通话,那个人会觉得被忽略被针对。可是几个人照顾他一个人,他自己就不想想适应下语言环境吗?这毕竟不是外语。

    当然现在不存在这种事了,普通话及格的走遍天下都不怕。

    蒲素一边吃一边和小宁说,他和孙莉都是从外地来的桑海,从小都在外地长大的,来桑海也没多久,现在有谁会相信他们是外地人?

    而他们只要回了南州,依然一口南州话,吃着南州当地特产根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适应。

    他说这些的时候,老冯听的比他儿子还要认真。显然是真的没想到蒲素居然是这么个来路。他大概也是一直认为蒲家大概家底厚实,能供他创业。又听说他姐姐在国外,就以为是以前资本家的后代,有钱也没啥了不起。

    要说老冯之前是怎么想的,还不好说。但是听了蒲素说的这些,没两天就去西藏路铁路售票点,排了一晚上的队,买了张回老家的车票去办手续了。

    什么年代都可能发生些什么,包括最苦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是人人倒霉。毕竟肯定有给大家带来苦难的家伙,那些人又不会过的多不好。只不过,那时的社会更加容易创造奇迹。

    他对小宁说这些,是不希望他走弯路。其实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当时他的父亲,老蒲自己就很迷糊,老实说生活上老蒲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但是其他方面做的就远远不够了。

    如果小宁在桑海待了几年一开口还是“嘎哈嘎哈……”,不是不行,那种有异于周边人的特殊,自己都会觉得别扭。

    好比人家和你说着桑海话,只是说着说着,听你噶哈了,对方立刻开普通话,敏感的人是立刻会体会到一些不爽的。

    而且对他在学校交朋友融入圈子也有很大影响。同学的友谊和这个圈子的社会关系,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个社交组成。他现在自己就没同学关系,这是一个重大缺失,人家都有的他在这里就是没有。

    他又不像郭娟,郭娟现在在桑海的重要人际关系就是那些半路同学。她是女生,而且条件出众,有同学主动接近,只要她不拒绝就是给人家面子了。

    他在同济那些所谓同学,都是包工头和项目经理这种,完全就是在学校里找关系拉项目的。他一看那情况,避之唯恐不及哪还有心思和他们称兄道弟。

    这顿三黄鸡吃的时间不短,蒲素谈兴比较足,而且阿姨这一家子对他和孙莉的吃惊程度很大,问了不少事情。

    蒲素也没啥好隐瞒的,确实来桑海不久,之前自己还是个复原军人。他也不怕阿姨他们把他当做暴发户,要说暴发户怎么也轮不到他,蒲园原本就是他蒲家的。怎么算,自己好歹也是破落资本家庭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