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军师已经攻取凉州,又率军从陇关入,过陈仓,驻军渭南五丈原上,与燕将闻人策隔渭水相持。
汉中王刘建夏率幕府亲至天水,以壮三军。建夏又传令汉中,为军师筹备粮草辎重,勿要差池延误,以免耽误军师用兵。汉军进驻渭水南原,与燕军隔渭水相持。领英在渭南五丈原上设立中军帅帐,统汉中精兵步骑六万,汉中太守文雄亦在陈仓统汉军五万人,左将军封传车统步骑三万人驻扎雍县,三处汉军共十四万人,兵临三辅,欲待出击。
燕军失去凉州,陈仓、陇关等处险要隘口也已经为汉军所夺取,镇西将军闻人策全面收缩兵力,屯扎渭北,将各处军马皆都收聚,尚有十万众。辅国大将军房围又领三万军驻守县,太子公孙贵在长安也还有数万人马,公孙霸又与归海卫提洛阳精兵三万而来,三辅地区燕军兵力,仍不下二十万众。
领英探报得实,见公孙霸又亲来,燕军齐聚长安,兵马之众仍在汉军之上,心中忧虑。便写书问文雄意见,命边班骑汗血宝马送递。
五丈原距离陈仓不过百里,边班上马半个时辰便到。文雄看领英书信,略作沉吟,便回书领英道:
兵法云:其疾如风,侵略如火。今汉中王大军兵临司隶,欲恢复长安。势必与敌军一决雌雄。伪燕军马虽然多出我军,然以雄之见,燕军其中为我所忌惮者,乃闻人策北原兵马也。我军只需破闻人策北原兵马,燕军自然瓦解矣,即便公孙霸亲来,也将无能为力。闻人策善用兵,唯有军师可以相制也。今既然大军进驻司隶,我军利在速战。以雄所建议,军师率中军为主攻,雄领陈仓之兵为次攻,左将军率众再出雍县,共击渭北燕军大营,闻人策纵使再能防守,也必当败也。军师素能用兵,何顾虑多乎?只需击败闻人策,余下燕军,皆不足为我惧耳。
边班送书回报领英,领英读完文雄书信,大悟道:“吾虽然能敌闻人策,然思虑顾及甚多,见燕军齐聚长安,心中顾虑,所以难以定计进退攻守。今兼武此言,正是符合用兵之奇也。我若集中兵力,先击败闻人策渭北之军,燕军必然胆寒,又何忧虑其他哉!”于是便传令文雄、封传车,可进军渭北,待机再攻打闻人策大营。
领英即命麾下徐然、蒋道二将,率四万军向渭北进军,只待占据渭水,大军便可一齐渡河攻击。
领英率护卫驻马于五丈原山岗,观汉军进驻渭水。又手指渭北燕军大营对左右道:“燕将闻人策不失为当世名将,其人领兵胜过韦舟多矣。然闻人策不识天时,效忠于伪燕公孙霸,吾恐前夜见流星坠落渭滨之不详预兆,今番将应在此人身上也。”
伪燕镇西将军闻人策自天水退军,已经料知汉军必将前来围攻司隶,月余,果然汉军大举进攻,燕军猝不及防,雍州边境数处关隘皆丧失。闻人策便聚敛大军屯扎渭北,对诸将道:“贼军虽然势众,来势汹汹,然吾军屯扎渭北,此形势正如同当年司马仲达拒诸葛孔明于五丈原也。且尚有太子坐镇长安,领军在后为助,吾素知潜龙用兵谨慎,必然不敢轻出冒进
渭北。待相持月余之后,贼军粮尽,必然无功将退去也。”命令诸将防守。
数日,忽然报潜龙果然提军前至五丈原驻军,并不急于进攻渭水。燕军诸将皆惊讶,又闻知公孙霸与归海卫又率洛阳精兵三万前来长安,诸将心才安定。闻人策喜道:“陛下亲自又来,吾后方有助矣。且待月余之后,贼军粮尽将退,吾再出奇兵击之,虽然不能大败潜龙,然也可以小有斩获,以报前两番我军败退之辱也。”
是夜,闻人策在渭北军营中,辗转久不成眠,心中甚感异常,闻军中报更丑时,遂出帐带左右观看天象,见月色皎洁,原野无声,秋风萧瑟,天气甚有寒意。闻人策遥望五丈原上汉军大营,旌旗不起,鼓角无声。闻人策笑对左右道:“潜龙此时说不定也在对岸原上夜观天象呢!”左右皆笑,闻人策又抬眼望夜空,忽然见西天上一大星划过,光芒四射,火焰闪耀,隐隐坠落于渭滨,闻人策见之大惊失色,左右不解,问道:“大都督率军抵抗潜龙,千军万马之间犹然不惊,今见此星坠落,何故惊慌如此乎?”
闻人策道:“军中见星坠落,于主将帅身上不利也,且回营。”
左右劝慰道:“夜间流星坠落,也不是少见之事。不利于主将帅此等说法即便有之,也恐是应在贼军潜龙身上也,大都督休要多虑。”
闻人策仍然心中惊疑不定,回营安歇,次日,召集诸将,告知昨晚夜空星坠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