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竟足有八丈,比唐都长安的城墙还高,若不借助攀爬工具,即使是弹跳力强如李曜,只怕都难以翻越入内。
李曜定睛仔细一看,发现堡墙中间有一道非常清晰的拼接痕迹,上新下旧,很显然,这墙是近年来才加高的。
崔元逊见大门紧闭,忙打马上前,提起嗓音冲着门口喊道:“看门者何在?”
话音刚落,门楼上的射口钻出一张年轻的面孔,那人打量了崔元逊一眼,脸上露出疑惑之色,明显没有认出他,却也不问来者身份,而是忽然说出一段意义不明的话来:“丁不勾,交不叉。”
崔元逊略一思索,答道:“王不立,罪不非。”
这正是李曜传授给他的暗语:“丁不勾”代表数字“一”,“交不叉”代表数字“六”,两者相加等于七,而“王不立”和“罪不非”分别代表“三”和“四”,相加也刚好等于七。
不多时,门内便有响动声传来,随后大门轰然洞开,然而却无人出迎。
崔元逊朝里面张望片刻,见没有动静,便向李曜欠身道:“请公子见谅。”
“无妨,小心不是坏事。”
李曜轻轻摇了摇鞭子,表示不介意,随即催马驰入大门,眸光一扫四周,就见堡内建筑造型华贵,布置大气,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朱阁绮户,光景艳丽,竟是别有洞天。
兰韶英看得呆了,不小心让坐骑撞翻了门旁的一堆陶罐,登时发出了一阵剧烈的声响。
下一刻,堡墙上立刻冒出一排弓弩手,但他们看清状况只是虚惊一场,旋即又纷纷隐去了身形。
李曜忍不住喃喃了一句:“反应还不错。”
此时,一位宽袍大袖的中年文士领着两队持枪挎刀的劲装大汉朝李曜等人快步走来,这文士年约四旬,面如冠玉,颌下三缕微髯,举手投足,风度翩翩。
崔元逊忙跳下马,远远地打招呼道:“元逊见过堂叔。”
那文士捋须笑道:“我道是何人,原来是八郎来了。”随即注意到驻马在前的李曜,眼睛微微一眯,上下打量她两眼,见对方身穿一袭素色男子袍服,样貌极其秀美,忙拱手问道:“敢问这位郎君尊姓大名?”
李曜稳稳坐在鞍上,叉手道:“某姓李,字‘明真’,却不知郎君如何称呼?”
文士听见她的名字,神色立时一恭,掸了掸袍袖,激动地上前长长一揖:“草民崔晓,字民令,不知贵……公子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李曜道:“崔君客气了。”
随后,崔晓朝身后挥手示意了一下,一个大汉迈步走到李曜坐骑旁,双膝迅速弯下,面无表情地跪伏于地。
李曜会意,把腿一抬,在大汉的背脊上轻巧地一点,便带起一阵清风,飘然站在崔晓身前,微笑道:“劳烦崔君引路。”
众人纷纷将坐骑交给那些劲装大汉,然后紧紧跟在崔晓和李曜的身后,穿过一条石径,转过一道回廊,便来到一栋雕梁画栋的阁楼。
这时楼内正隐隐传来稚气的读书声,崔晓笑道:“两个小郎君都是非常刻苦的孩子,呵呵……”
可李曜却忽然止住了脚步,崔晓奇怪道:“公子,怎么了?”
李曜道:“我不想让孩子们看到我,还请崔君去将他们领出来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