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谋天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四章 答题(2/2)
过这些都不是王宁考虑的问题,他所想的是如何把眼前这一张白纸给写满。毕竟这张纸可是绝大程度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啊。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两个多时辰就过去了。和众多学子一样。王宁依旧没有头绪。无奈只能脑海中反复思索那篇名满天下的《劝君七谏》。

    按理来说,这篇文章在天下儒生的眼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都是苦劝君王莫要为了声色犬马,而弃天下臣民于不顾。可是王宁总觉得这《劝君七谏》差了点什么。

    要不然也不会出这样的试题。

    王宁反复思索着,这文章主要写的就是君和臣的关系。那么在君臣关系中无疑是君大于臣。

    而这《劝君七谏》当中很明显的无疑是关系颠倒过来了。臣子反而处在一个绝对上位的位置。

    而除此之外,这位吴阁老作为名满天下的大儒。那还有一句话那么是他必然应该知道的,那就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作为臣子,你应该尽心竭力的为君王分忧。要是君王把事情都做了,那还要这些臣子干

    什么用。

    而顺着这个想法下去,王宁很快的整理出一个大概来。要知道他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眼前铺在桌子上的这张考卷给写完、写好。其他的就是与我无关了。

    至于朝堂上的那些暗流汹涌,对于现阶段的王宁来说,那可是还差的十万八千里呢。

    很快王宁就整理出思绪来了,于是开始提笔而作。要知道这样的试题本来就很偏门,所以可解答的范围来说也是相对较少。

    这答题自然是越早越好。毕竟大陈科举如遇两人相仿的试卷可是按交卷的时间来判定的。

    王宁的文笔自然是极好的,半个时辰就完活了。

    看着试卷上的这篇《君臣论》。王宁也是颇有些自得。要知道不是吹的。按照正常来说的话自己的文采中举不要太简单。

    自己的这篇《君臣论》就是为了那崔阁老的《劝君七谏》而做的。

    通篇大意如下:

    七劝君王。可是怎么看所以的一切,不管好的、坏的都是君王的过错。君王做的好了,是你们这些贤明臣子的功劳。君王昏庸了,那是就成了君王的过错了,与我们这些贤臣良将概无关系。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外地环伺,内有叛乱。为人臣者,每天不思报国保君。整日就会写谏文,博清名,钓名沽誉。

    最后,王宁将这位崔阁老与拒北关中的死囚相比,说死囚尚能为国上阵奋勇杀敌,而吴阁老入内阁多年,却是毫无作为。每日只知写谏文。

    ...........................

    之后,王宁又详细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考卷,确认无误后。喊来考官,交了试卷。随后休息起来,毕竟这一门最重要的被自己已经攻克了,那么其他的就不算些事了。

    再加上从上午进来这考舍,已经过去多个时辰了。天色也已经晚了。该休息了....

    夜深了,王已经沉沉的睡去,只是这永州学府的万千考舍那可是灯火辉煌啊,十年寒窗,全在此一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