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天路之称的太行山公路中的一段。
张斌在后世参与和主持了这条公路的招标和修建,甚至跟着相关人员来回考察了数次,对这条山道的地形环境异常熟悉,他甚至知道这条山道的北段半截在修建公路之前,都几乎很少有人发现和走过,在近千年前的今天是名副其实的秘道。
此外,虽然时间提前了近千年,但是这条山道附近的地形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基于这两个原因,张斌才敢带着一万人走这条秘道。
只是既然是秘道,便是人迹罕至所在,而没有人走过的地方,即使地势平坦,最多只能称之为山道,却是不能称之为山路的,因为许多地方草长没膝,甚至长满了横七杂八的灌木。
好在已经到了深秋,草木枯黄,虽然山风冷了一些,但走路倒是轻松了不少。
这条山道路程大概两百里左右,靠近宋国这边是山间谷道,而靠近辽国一方的则是由干河水沟自然形成的山道。
因为道路所限,张斌和折克柔带领的这一万“山贼”队伍拉的很长,排头和末尾相距足足三四里。
折克柔派了一队百人侦骑,超出大部队十多里,谨慎的搜索前进,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就会停下来,将自己隐藏在道旁的树木、岩石之后,抓紧手中的长弓。
偶尔,在这条道路上,也会有一些狩猎的辽人樵夫出现,这些假扮成山贼的侦骑便会毫不留情的射杀。
尽管这些倒霉的辽人猎户几乎不可能是辽军的细作,只是普通辽人百姓,可是放这些辽人离开,肯定会泄露张斌带领的这一万“山贼”的行踪,让太行山北边的辽人提前有了准备。
此外,这样的地形非常适合敌军埋伏,万一他们泄露了踪迹,辽军提前路边的山上设伏,后果是不堪设想。
而要搜索两边山头的难度太大,而且必然会严重影响大部队行军速度,那样的话这两百里的山道,走上十天半个月也不见得能走完。
所以,这百名侦骑显得十分小心,射杀辽人牧民时也毫不犹豫。
带领这百名侦骑的是折克柔十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名叫折木秋,是一个和张斌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但却异常的强悍,张斌昨天亲眼见此子独自搏杀了一只太行山中的老虎。
“折将军,依你之见,以这个速度,两天后能否走出太行山,赶到那辽国西京道水头城?”
折克柔抬头望了望天色,天空中下着小雨,天阴沉沉的,看不出什么时辰,认真的思考判断了一下,才说道:“若是这雨水能够不再下的话,两天之后应该可以赶出太行山,但能否到达那水头城,还要看出山之后的情景。”
张斌感受到胯下战马在下雨过后的山道中艰难行走,暗暗算了一下辽军劫粮的时间,以及辽军被郭逵和王舜臣他们伏击之后,消息传到辽国西京城大同府南院大王耳中的时间,眉头微微蹙起,说道:“不行,不管雨会不会停,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在两天后走出太行山。”
折克柔暗自理解了一下张斌所说的“不惜一切代价”指的是什么,便在马上抱拳道:“下官明白了。”
………
一个时辰后,一名骑兵因战马滑倒,他不小心从马上跌下来,摔伤了腿,折克柔看了一眼眉头紧紧蹙起的张斌,便冷酷无情的下令,给那名骑兵留下了足够的干粮和弓箭,让他自己骑马回府州,或者在这里等候大军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
要知道这可是真正的荒山野岭,之前折木秋能够碰到老虎,这名骑兵没道理碰不到其他野兽。
事实上,这山中野兽不少,特别是有狼群,他们大军所过,大部分野兽早早躲开,可是一人一马便就成了野兽的目标,即使这名骑兵是精兵,能不能活着出山,也是两说的事情。
张斌虽然很同情这名倒霉的骑兵,但却对折克柔的命令非常满意,后者非常精准的理解了他“不惜一切代价”的命令。
………
………
飞狐径大捷以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到东京城之后,宋国君臣在惊骇和惊喜之后,便被放在了火炉上灼烤了。
多少年了,甚至自太祖立国,太宗灭了北汉,不听劝阻立刻挥军北上攻辽惨败而归,并死在路上之后,大宋便对辽人没有过一次性如此多的斩首了。
这场大捷给宋国朝廷带来的震动,远超才过去不久的大顺城大捷和横山大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