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奇兵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百零二章 抗日名将:王铭章
    对于二傻的再次好奇,总司令李宗仁并没有再戏弄下去,而是直接给二傻介绍起了这名隶属于二十二集团军四十一军的师长,原来,这名师长就是一二二师的师长,名为王铭章。

    王铭章,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今成都市新都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xìng刚毅、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著名抗rì将领

    一仈jiǔ三年七月四rì生。父王文焕,经营小商业为生,家境清贫。双亲早年相继病逝,遗王铭章兄妹三人,生活窘迫。

    王铭章由叔祖父王心田资助,就学于新都县高等小学,一九O九年毕业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辛亥秋,四川保路运动兴起,王铭章激于义愤,参加了保路同志军的反清作战。一九一二年,王与陆小第四、五两期同学百余人反对四川zhèng fǔ改组陆军小学堂,愤然离故赴南京。二次革命时,王铭章与同学参加了上海讨袁军总司令陈英士指挥的进攻江南制造局的战斗。后返川,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一九一四年毕业,分发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任排长。

    一九一六年,护国战争起。川军第二师响应护国,参加讨袁,与袁世凯派来的军队交战于川南泸(州)纳(溪)一带。作战中,王铭章负伤,因功升任连长。不久,他参与刘部与滇军罗佩金部在成都的巷战,追击滇军至仁寿土地坎,又负重伤。此后转战资、内、沪、渝等地、积功升任营长。一九二〇年川军整编,王铭章任第七师十三旅二十五团团长。一九二四年升任川军第三师二十五旅旅长。

    一九二五年第三师驻防德阳,升任师长,隶属于川西北屯殖军田颂尧部脚。一九二六年,川西北屯殖军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副军长孙震,王铭章任第四师师长。一九三三年,四川军阀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三路围攻”,王铭章任左纵队总指挥,担任主攻,为红四方面军击败。此后,曾数次与红军交战。一九三五年,二十九军改编为四十一军,孙震任军长,王鹏任一二二师师长,授陆军少将,辖三6sì、三六六两个旅共四个团。次年,晋升中将。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rì浪cháo,川军爱国将领纷纷请缨抗战。当时任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将军亦请求率部开赴前线作战,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rì,他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表示要用热血报国的具体行动,来赎回他二十年来参与内战危害人民的罪愆。当时,川军各部编为第二路预备军出川作战,刘湘任总司令,邓锡侯任副总司令,下辖两个纵队。王铭章所在之第四十一军与四十五军、四十七军编为第一纵队(后改称二十二集团军)。经川陕公路开赴抗rì前线。

    部队到达宝鸡后,因晋北忻口与晋东娘子关受rì军猛攻,战况紧急,西安行营奉转蒋介石命令,要二十二集团军立即由宝鸡乘火车直开潼关渡河,归第二战区战斗序列,驰援晋东。王铭章将军之一二二师为前卫部队,十月十四rì到风陵渡,渡过黄河进入山西。

    十五rì,王铭章在赵村车站号召三6sì旅全体官兵要“受命不辱,临危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十九rì,三6sì旅到达太原后,接到负责指挥正太线作战的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肱的命令,东行至岩全镇。二十四rì又接到黄绍肱命令“即刻出发迎击西进之敌”。

    由于情况不明,二十五rì拂晓,三6sì旅在东回村与rì军遭遇,三6sì旅尚未部署完毕即遭rì军炮火袭击,敌机轰炸扫shè,各部伤亡很大,但该旅官兵士气高昂,以简陋装备与装备jīng良的rì军展开殊死搏斗,激战一rì,伤亡近二千人,当rì夜晚撤退。由于黄绍肱直接指挥师、旅、团,部队建制被分割,以至于被敌各个击破。当王铭章到达前线时,一二二师已处于混乱状态。经过两个星期的作战,四十一军伤亡近半,为利于今后作战,军长孙震整编部队,每旅两个团并为一个团,一二二师二个旅四个团缩编为二个团(旅番号继续保留),整编后,即开到平遥、张兰一带继续与敌作战。

    一九三七年底,rì军占领南京以后,为了沟通南北战场,遂沿津浦路南北对攻,企图攻取徐州,徐州会战开始。在中**队的顽强抵抗下,津浦路南段的rì军进攻势头被阻,两军形成隔淮河对峙的局面。津浦路北段因韩复榘在rì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退,济南、泰安、曲阜等地弃守;形势万分危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