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针对淇县边市一事,淇县迎来了两位来自大梁朝廷的朝吏刘介与陈汤。
这两位朝吏很有意思,他们皆是洪德十九年科举中脱颖而出的考子,此番也是乘坐同一艘船只而来,并且向北疆诸军传达的也是同一个意思,但其本身,却代表不同的政治立场。
刘介,乃是襄王赵弘璟身边最得力的幕僚,并且由后者推荐,目前出任户部的郎官,尽管在户部尚书李粱与左侍郎崔璨的暗中阻挠下,刘介暂时还无法接触户部的权柄,但谁都清楚,由襄王赵弘璟支持的刘介,他迟早会分去尚书李粱的权柄。
甚至于有人传闻,襄王赵弘璟正在暗中发力,希望刘介坐上户部右侍郎的位置。
而此番,刘介是以户部的名义而来。
至于陈汤,则是雍王弘誉的幕僚之一碍于桓王赵弘宣身边有周昪在,雍王弘誉最得力的幕僚张启功这回没敢只身赶赴北疆,可能是担心周昪将他给生吞了。
与刘介不同的是,陈汤是以垂拱殿的名义而来。
一件事,两个朝吏,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通过这件事不难看出,雍王弘誉与襄王弘璟也不再当年那样和睦,自从原东宫太子赵弘礼失势,确切地说应该是雍王弘誉被魏天子授予监国的殊荣后,襄王弘璟就慢慢疏远了雍王弘璟,且与庆王弘信越走越近。
在这种情况下,刘介与陈汤的来意也就一目了然了他二人皆是为拉拢山阳军、北一军、南燕军这个北疆军方小团体而来。
那么问题来了,赵弘润、赵弘疆、赵弘宣、卫穆四人,究竟该先接见谁呢?或者说,该先接触哪股势力呢?
别以为这是一件小事,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政治立场陈汤与刘介同期而来,彼此不甘落后,这就意味着,雍王弘誉与襄王弘璟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很坚决,甚至不惜彼此撕破脸皮。
在这种时候先接见某人而后接见另外一人,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政治站队。
正因为这个原因,赵弘疆、赵弘宣匆匆找到了赵弘润,似乎是希望赵弘润给他们拿个主意。
几乎在同时前来的,还有南燕军大将军卫穆。
岂料赵弘润却笑着说道:“都看着我做什么?这件事与我又没有关系,四王兄,小宣,你俩自己拿主意就是了。”
此时,南燕军大将军卫穆亦在旁笑着说道:“也不关卫某的事。”
听了这话,桓王赵弘宣有些无语地看向卫穆,心说:淇县边市市尉一职的确没你南燕军的事,可边市的红利,你南燕军是不是占两分?似你这般推卸责任合适么?
结果,燕王赵弘疆亦拍着桓王赵弘宣的肩膀,哈哈大笑地说道:“小宣,这件事就由你来拿主意吧。你放心,无论如何,为兄都会坚定地站在你这边!”
“”赵弘宣愈发无语。
在旁,赵弘宣的幕僚周昪瞧了瞧赵弘润、卫穆、赵弘疆三人,心下顿时明白过来,也就微笑着不插嘴,静静听着赵弘宣的决定。
只见赵弘宣在沉思了片刻后,语气低沉地说道:“我本就不喜雍王,要是雍王此番派那个张启功前来,我非得将此人乱棍打出去不可”
听了这话,周昪眉开眼笑,毕竟他深恨张启功事后摘桃,抢了他的功劳还要致他于死地。
对于赵弘宣,周昪也算是有所了解了:可能这位殿下的确不如其兄长肃王赵弘润那样聪颖出色,但为人实诚,是那种无论喜恶都会清清楚楚摆在脸上的老实人。
因此,周昪并不认为赵弘宣的话是有意收买他的心,而是后者的肺腑之言。
而此时,赵弘宣继续说道:“但目前雍王监国,若惹恼了他,恐连累四王兄与卫穆大将军,因此,我认为不如一齐接见,不分前后。”说到这里,他撇了撇嘴,说道:“咱们这边只顾拿好处,雍王与襄王斗死斗活,让他们自己去打,咱们不参合。”
听闻此言,赵弘润、赵弘疆、卫穆以及周昪皆露出了笑容。
别看这件事仿佛很容易解决,但对于赵弘宣来说,却是一桩比较难抉择的事,毕竟赵弘宣的性格比赵弘润更倔,既然他厌恶雍王,就绝不会与雍王虚与委蛇。
因此在赵弘润看来,这个弟弟是很有可能先接见刘介,而将雍王派来的人丢在一边的。
但是眼下,赵弘宣理智地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这就说明,这个愣头小子成长了,做事不再全凭喜好。
如此,我也就放心了反正别的事,还有周昪在。
赵弘润暗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