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无论是北宋的汴京还是南宋的临安,人口规模都远超唐朝时的长安,也远超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城市,其繁华盛景在共后来的朝代只能靠意淫。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华夏文化在一个朝代体现到淋漓尽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唐宋八大家,有六个赫然在列!宋太祖赵匡胤肯定想不到,他的一抹私心成就了历史夜空中最绚烂动人的烟火。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无助的后周小皇帝手里顺走了人家的龙椅,从此他对武将就不太放心……“杯酒释兵权”,宋朝徐徐展开了“右文抑武”、“文以靖国”的卷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来自宋朝皇帝的感悟!
当宋太祖一手握兵权一手搞生产的时候,开明的“建隆之治”让五代十国的创伤很快在中华大地上愈合,并再度盛开出一个非凡的文明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一样东西令人感叹,那便是:平等。
宋朝的科考是真正的全民科考,不仅“取士不问世家”,对“有官人”(官二代)反而还有着更严格的考核制度,可以说,改变命运的钥匙交给了所有人;宋朝不再有良民和贱民的等级划分,契约制让人身平等的意识显得更加具象:城里的雇工干完活,可以决定要不要跳槽,农村的佃户今年种完地,也可以自由决定去留!
打破了身世固定的枷锁,取消了人口迁移的管制,宋朝社会的流动性空前高涨。
有人曾说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弱”可能是真的,但“贫”就不知道从何讲起!
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夏、吐蕃等阻断,但宋人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岸线。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迎来了真正的大爆发,宋神宗在位时,还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海外贸易法”《市舶条法》。
宋朝对外贸易的港口,一度有二十余处,而设置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的五个“市舶司”更是担当起贸易中心的角色,迎接着来自海六十多个国家的商船和货物,其业务范围甚至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海一号”沉船中所出土的瓷器上面的花纹、粗犷的线条,绝非中华文化所有,完完全全为出土国外而专门订制……这实在让人无法想象!
在国家内部,商业已然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曾经不可一世的唐家王朝,长安城大气方正,规规矩矩,交易只能在指定的东西二市,听到号声才能出入,商业区与居民区完全隔开,人们晚上还不准出门,特别憋屈。
而宋朝的汴京则是在按着人们的意愿生长,汴河两岸自发形成了众多的货物集散地,集市在最恰当的地方天然形成,《清明上河图》讲的就是这样一道风景:
城墙外,商贩自然而然地聚集成镇,城内顺着街道就开起各种铺子,美食一条街,服装一条街,胭脂香粉一条街……重要的是,可以通宵地逛!
曾经有官员给宋真宗上书,说,那些商贩太自由了,应该给墟市定点规则。
宋真宗倒反问说:那不是扰民吗?
有皇帝如此,民间的殷富自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