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又冒出来一个鲜卑。
在鲜卑部落的首领檀石槐的带领下,北拒丁零,东击夫余,西攻乌孙,很快就占据了匈奴的故土,再次君临大草原,代替匈奴威胁着汉朝的边境。
因为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
再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原本的匈奴一蹶不振,大部分人都改头换面,成了鲜卑人。
很多时候,其实一个民族融入到其他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
虽然过程有些血腥,但就是那么的现实。
传统概念中,一般有“东夷、西狄、南蛮、北戎”的说法。
给常人的印象中,仿佛汉族是被游牧民族包围着的,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是一种“华夷杂处”的局面,即华夏民族与游牧民族,呈现团块状的混合相处的情势。
春秋以来直至东汉,中原社会一直处于一个华夷杂处的局面,这一局面是在春秋开始。
从齐桓公开始,中原王朝对于游牧民族进行了强力打击,这其中有反侵略的一面,也有侵略的一面。
齐桓公抵抗戎狄保卫了华夏文明;秦穆公吞并了大量的西北戎族,建立了自己的霸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吞并了北部众多游牧民族的地盘。
随着中原王朝的战争规模一步步的扩大,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在不断被压缩。
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平定西南夷,是这一进程的延续。
在这场战争中,游牧民族的命运只有被同化或被驱逐,这改变了传统的民族格局,也形成了新的历史形势。
汉武帝时期,漠北之战,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并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匈奴更是从此“漠南无王庭”。
所以,相比起如今的鲜卑乌桓,匈奴还真不算在大汉劲敌的范畴当中,都不怎么把他们当回事。
只是众人都忘记了,再强大的王朝也有衰落的时候,如把地中海圈起来当内陆湖的伟大的罗马帝国;又如称霸地球三百年之久的日不落帝国……
数百年的时间,昔日威霸四海的大汉王朝也慢慢走向了没落,而匈奴人又一次经过数十年的修养生意,已经从一条弱小的吉娃娃成长为一条凶猛的狼狗了。
当汉朝足够强大时,脚下的匈奴人表现出无比的恭敬,可一旦这个主人生病倒下时,匈奴人毫不犹豫的挣脱了铁链的第一个冲上来咬了一口,事实证明,会摇尾巴的狼也依然是狼,而狼永远是吃人的!
现在,也算是侧面应证了这个道理。
只是你们,找错了对象!
我吕奉先,可不是那些任人宰割的肥羊,我是啸聚山林的猛虎!
吕布的眼眸中闪烁着猩红的光芒,杀意大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