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攸宜一脸的感动,捧着那份文卷看了又看,心里可谓是由衷的感激。他此前盘桓不入,自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耻为代王这个毛头小子的下僚。
虽然就算代王辞官,他仍然也只是并州长史,但头上有没有这个上官,意义却截然不同。
哪怕是日常生活中,一个虚名对人而言也有极大的意义,不信随便上街拉一个人让他叫爸爸试试。现在李潼主动避位,则不啻于是在说,虽然你仍然是个儿子,但我不配做你爸爸,自己生活吧。
所以李潼真的敢拍胸脯说,自己对武攸宜真的是义薄云天,一个虚名也不是说舍弃就舍弃的。起码武承嗣他们那些货,武攸宜这个堂兄弟被闲置那么久,都没想着拉一把,更不要说做出这种推位避贤的暖心之举。
“这本来就是我该做的,若能稍稍纾解建安王心中积忿,我已经深感欣慰,实在不敢当谢。”
李潼又摆手说道,对武攸宜可谓是掏心掏肺。
武攸宜闻言后则连连摇头:“此种情深之举若还不当谢,那世人交往,还有什么义行可夸!”
有了李潼的铺垫,彼此嫌隙渐消,武攸宜甚至主动讲起西京旧事,笑声也充满了欢畅。虽然说这个补偿方式远不如直接财货贴补那么实惠,但做人又怎么能这么鼠目寸光?
若代王还兼领并州大都督,那武攸宜这个长史也仅仅只是都督府上佐僚属之一,并不能拥有绝对的权威。可是现在大都督空员,他这个长史就是实际上的大都督,权柄尺度便能得到大大松绑,不逊于旧年担任西京留守的时候。
随着彼此气氛转好,李潼又指了指转回案头的奏书,长叹一声说道:“能与建安王重修旧谊,实在是让人高兴。但究竟能否事成两全,当中还有两个难题。”
“什么难题?”
武攸宜这会儿已经开始畅想前往并州之后该要如何大展拳脚,听到这话,连忙又疾声问道,唯恐发生什么变数,让美梦落空。
看到武攸宜如此一个神情,李潼便笑了起来。任何一种交流能够有效的进行、成为一种交易,前提是双方必须都要有迫切的相关诉求。如果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媳妇都娶不上,就别说搞事情了。
“我如今新嗣皇考,大位骤享,时人瞻望未已、便强辞恩授,知我者谓我恭谨能守,不知我者谓我小觑皇恩礼制。还有既辞此位,能以何者更替?”
讲到这里,李潼便有些不好意思的对武攸宜说道:“尤其后者,让人深虑。大丈夫若无势傍身,与羔羊无异。心迹坦陈,不知建安王会不会笑我贪婪?”
“怎么会!旧年至今,我是身受此困,像是笼中雀鸟悲怆望天。大王这样的思计,是人之常情,能坦言道我,自是亲昵。”
武攸宜闻言后便摇头,并深有同感的说道。
李潼又笑道:“建安王能体谅我,那就太好了。如今的我,恰如西京旧年,对人对事多有彷徨,不知建安王可有教我该向何者谋?”
武攸宜听到这话有些傻眼,他自己过得都有点懵,又有什么智计去教别人?
见武攸宜尴尬无语,李潼也就不再为难他,又继续说道:“我自身才性也是略有自知,与其强逐安边守牧之虚,不如依傍宸居、晓夜值宿。南衙十六卫、北衙诸军,诸位待选,我所望者,一席而已。如今只恐魏王等仍是狭计自重,分寸不容,不知建安王能否助成?”
你想要好处,当然也得付出。全天下不过五个大都督府,为了你,我直接推让一个,退而求其次,只是想弄十八个大将军当中一个。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你赚啊!
但账虽然挺明白,武攸宜听到这话后,脸上还是露出些许为难,有些迟疑道:“我久在人事之外,此等大计,就算是肯强作进言,未必能城啊!”
“只要建安王肯出言助我,真情铭记。即便不成,但请王能记住今日堂论,千万不要与我再作上下分明的俗礼疏远。”
李潼想做两衙大将军,阻力最大无疑是来自武家,如果谋不成,你武攸宜也不要怨我,是你那些堂兄弟们非摁着你给我当儿子。
“好罢,我尽力一试!”
武攸宜沉吟良久,终于点头答应下来。
李潼见状后也笑了,人在做决定的时候,终究还是立足各自处境来考虑。扶武承嗣上位的从龙之功虽然美,但却太缥缈,真是追不动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