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各地抵报的各种评论,赵曦就知道真的形成了举国之战。也吸引了整个国朝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场战事上!
这时候,到了关键时刻,原本用笔头,用嘴巴参与的程度,已经无法宣泄这近两年蓄积的热情了。
所以,唯有亲身参与…~在一次灭国大战中,自己有幸能参与其中,对于每个人都是诱惑,特别是注定会成功的大战。
“富相,朝堂倡导士子入军伍多年了,事实上却很少有士子弃文从武者寥寥无几。”
“其实,战争方式的改变,对于将帅的勇武要求并不高,而且,如今的军伍指挥部作战参谋的模式,更需要有士子们介入!”
“既然是欧阳公和司马公上书,那就准了!准予士子以见习的身份,参与到军备转运、民役管理、战前书记员等职守。”
“同时,可遴选少量良家子,介入到工坊城军备分配和调度中,有意志在数术者,经工坊城苏颂、沈括、贾宪等人考核,可在战后视情况,直接定职衔。”
“对于参与战前书记员职位者,有意军伍,在战后可由主帅举荐,直接授予军职,到讲武堂受训……”
官家又不单纯了。
富弼不得不承认,借用这样的大势,或许真的可以引导士子入军伍的意向。这对于士大夫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
富弼是知道军伍的,虽未曾亲自指挥过作战,但他知道战争对年轻人有多大的诱惑力……
这就是个小插曲。
赵曦和内阁,重心还是在战局上。
这段时间的勤政殿,朝廷的各衙门都抽掉了诸多的文吏在为这场战事服务。
传递前方奏报的,对各路大军的奏报分类的,分别给内阁和官家呈报的,还有随时将前方奏报整理成册的……
如此下来,前方的作战态势,在朝廷的勤政殿,所有在场的人,脑子里几乎都有一个形象的概念。
同时,从沙盘上各色旗帜,也可以完全看明白整个战争的形势。
原本沙盘上的旗帜还是赵曦亲自插的,到后来,前方奏报的频繁,赵曦已经顾不过来了,枢密院和兵部,专门派遣了熟悉地形和兵事的书吏,就负责变更沙盘上的旗帜……
“无路可逃!”
韩琦看到象征着己方的旗帜,已经成堆的插在了兴庆、银夏、西平一带,将象征西夏的旗帜团团包围后,直接下定论了。
很显然,离最后的结果,就差最后一步了。
或许这最后一步,是西夏人抵抗最激烈的,可终归不会对结果有任何改变。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时候或许需要朝廷给前方将帅提个醒,切莫急躁。”
“老臣担心,各路将帅因为进兴庆者首功,而莽撞的撇下本部防线,急功近利,最终导致大包围的局面前功尽弃!”
张方平的话并非无的放矢,富弼也在点头,却看向了官家。
“提个醒吧!本次大战,对于各路大军而言,并没有什么首功次功的说法。朕认为,何人或者哪一路大军率先进入西夏皇宫,并不代表者功劳最大,真正的功劳,都在这些奏报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