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037章 祖国,我的双脚已经横跨欧亚!(2/2)
哈萨克和鞑靼民兵的帮助下,成功偷袭奥尔斯克西面的新特罗伊茨克。然后。杜子山利用2门缴获的305毫米重炮,不断轰击奥尔斯克。失去重要的西部屏障,又被重炮和轰炸机连续袭击,朱可夫只好第三次祭出逃跑**。率领残兵败将沿江而上汇合波塔波夫,然后利用森林和丘陵越过乌拉尔河退守奥伦堡。

    8月3日,一名激动地年轻通讯士官。在和部队冲击到奥尔斯克的乌拉尔河河畔后,发出了一封后来享誉世界的电报。

    “祖国,我的双脚已经横跨欧亚!”

    发出电报时,通讯士官和部队其实并没有所谓‘脚踏欧亚’越过乌拉尔河(乌拉尔河是界河),事实上直到7个月后,才有第一支部队正式越过界河,而且他也不知道,这封电报一度搞得杨秋非常头疼。但不管如何,奥尔斯克的占领,意味着中亚盟军取得了第二个进出乌拉尔的战略通道。也意味着,长达16天的科斯塔奈战役全部结束。继突出部战役后,苏军不仅再次损失超过50万部队,使得开战至今总损失部队数字增至613万(其中死亡260万),还有超过400万中亚、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的苏联人遭战火波及死亡,600万(光乌拉尔地区就有330万撤离)人撤回欧洲地区。继土库曼和塔吉克斯后,哈萨克也只剩乌拉尔河以西一段没有光复,其余地区全部被解放。

    得知战报后,杨秋立刻做出指示,要求部队不要轻敌,也不要盲如深入,必须先稳固四周,维修铁路,同时还让后勤部和国家战备动员部门抓紧时间,利用一切手段向前线储备越冬用的重型防寒设备和燃料。杨秋开始考虑严酷冬季的时候,梅生和孙传芳却还没有收手,随着南线和中路的解决,两人开始策划并准备‘秋明-库尔干’战役,希望能赶在入冬前拿下库尔干,打通第三条通道。

    中国国防军进入乌拉尔的消息,引发了一场巨大地震!美联社通过特殊渠道获知那名通讯士官发出的电文后,立刻大肆报道中国陆军进入乌拉尔的消息,路透社和法新社也纷纷跟进,连华新社也连篇报道这个喜讯。一直用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华尔街日报,更是在头版刊登了战半个篇幅的彩色照片,还配上“他们回来了!”这样危言耸听的标题。照片背景是一副欧亚地图,在乌拉尔河(欧亚界河)旁用箭头引出一张小照片。小照片上,几名身着沙黄色作战服,刚刚训练完毕的中国新兵背着枪,坐在一辆‘东北虎’主战坦克上。长长地炮管指向欧洲,比划着胜利手势,对着镜头自信的微笑。

    从未有过的爽朗、自信的笑容,豪迈热情和无所畏惧的精神,都被浓缩在小小的底片上,让美国人和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美联社记者的摄影技术堪称一流,但更一流的,还有唯恐天下不乱的论调。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满篇的隐射,让看过报道的人都不由联想起差点毁掉欧洲文明“上帝之鞭”。除了隐射中国外。华尔街日报还在文章最后,毫不客气的把矛头指向屡战屡败的欧洲盟军。动员(注1)1100万的英国和英联邦,动员110万的自由法国、已经动员930万的美国,还有其它250万印非盟军......拥有世界一半的制造能力,堪称世界最庞大军事武装力量,却被还没进行国家动员的德意打得灰头土脸,死伤惨重,实在是让美国人民非常愤怒。英国的某花边小报甚至用一副“杨秋脚踩斯大林,挥动马鞭抽打丘吉尔和罗斯福的漫画”来调侃欧洲盟军的失败,还大放厥词应该让北京全面指挥盟军。

    已经彻底败家的丘吉尔对此毫不在乎。他和新闻界的关系就差一人发一把枪决斗了,但大西洋对岸的罗斯福,却必须承受出任美国总统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他和美国已经陷入泥潭,甚至有国会议员提出建议,应该用承认中国对马里亚纳、威克岛、马绍尔等地拥有国际托管权,换取北京向欧洲投送军事力量。当然,罗斯福不会这么短视,他很清楚,就算他宣布退出全部西南太平洋。杨秋也不会那么早向欧洲派遣地面力量。

    同样陷入麻烦和危机的还有莫斯科,铁木辛哥和基尔波诺斯战死,马利诺夫斯基投降,弗拉索夫投降。梅赫利斯被俘......筹备大半年的反攻不仅没能收复失地,还白白损失百万大军,导致乌拉尔门户大开,连儿子都搭了进去!斯大林爆炸了!直接就把三次‘逃跑’的朱可夫降为少尉。扔到波兰去当哨兵。但这份‘新工作’朱可夫也只干了一个月,就被扔到另一个地方,在那里。他才真正展示出进攻上的才华。

    “乌拉尔决不能丢!后面就是莫斯科!已经没有后方,整个苏联都是战场!”

    得知儿子被捕的斯大林在中央政治会议上扔下狠话后,要求再次动员。而且这一次,他连利用冬季训练的环节都省了,直接下令把枪发给应征入伍的新兵,然后塞入开往乌拉尔和斯大林格勒的火车。用他的话说,即使苏联人全部战死,也必须保住乌拉尔。除了军事上的准备,斯大林还再次派遣莫托洛夫秘密访问柏林,并带去一份史无前例地厚礼。

    让出苏控波兰,出兵配合夹击土耳其、由gc国际动员巴尔干、法国等地的300家重要工厂和工人,帮助建造任何军需品。一次性移交200万吨原油、200万吨粗钢、300万吨木材、50万吨炼焦煤、50万吨镍锰等精矿砂,还有100万吨小麦。

    条件是......正式结盟,移交巴尔干和波兰等地被俘的非犹太裔工人,弥补苏联越来越大的工人缺口,并提供包括航空和坦克发动机、战斗机、88炮、雷达等新式武器和生产设备,以及斯大林格勒(苏联战前的第二大炼油基地,第一是塞瓦斯托波尔,第三是巴什基尔)遭轰炸后,已经骤降到年产只有500万吨的炼油设备和航空汽油(注2)。

    斯大林,压上了全部赌注!

    =====

    注1:动员,包含所有为战争服务的人员,不单指作战部队。英国因为开战早,所以暂时比美国高。截止1941年7月底,中国总动员2100万,其中作战兵力约800万,受中国指挥的朝鲜、越南、哈萨克、沙特、伊朗等亚洲盟军动员1100万,作战兵力470万。

    注2:苏联炼油能力差,实际每年能生产接近3000万吨原油,其中巴库就有约2000万,其它的乌法北方的巴什基尔、东北阿尔汉格尔斯克等内陆约为800万左右。历史上41年超过3300万吨。但国内的提炼能力却严重不足,只有年1000万左右,还都是低级产品,所以原油都是贱卖,或者直接拉到发电厂烧掉用于供暖。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