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抗日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百十二章 收音机行动(2/2)
易的。现在抗五军致残的伤兵一共没几个更是得到特别看待。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抗五军敢死队的名气。很多有梦想的热血青年对于牺牲后怎么样、受伤后怎么样都不是很关心的他们的梦想是成为像王亚樵、徐二龙这样的大英雄!像这样轰轰烈烈地干一下死了也算在青史留名了值了!

    因为第一条、第二条原因而参军的多半是共济会员、农民等人而因为第三条要参军的多数是知识分子是青年学生。当然综合考虑这三条要参加抗五军的人当然多了。

    开始时抗五军的宣传就比较多例如陈阿毛烈士的事迹。共济会自己就有电台与电影、文化界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近水楼台嘛。共济会也想鼓一下自己会员的气并多争取一占民众的支持就多用点人做了一些配合像新闻言人。

    而后来打了几个大胜仗后就不用自己去宣传了各个报纸、电台包括国外的媒体都在包围抗五军的宣传人员都想尽快、尽多拿到一点抗五军的消息。而对抗五军牺牲人员的宣传当然也比别的部队烈士要多这对一些年青人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另外外面的民间传说中总对共济会的会长才弥先生有点神化:没到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的水平至少也是料事如神、英勇神武。不懂科学的说是才弥先生有“法宝”能指挥炸弹、水雷往敌军那儿飞;懂科学的就说才弥先生制造了许多新明的武器;从科辉企业的一些先进产品和抗五军打鬼子的手段就可以猜到他们是用这些新武器打的仗。

    而正规军因为给人留下打仗不如抗日义勇军的无能印象要找人当兵就困难多了。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还好一点东北军这样的部队就找不到人参军了倒有更多的官兵要出来去进关当抗日义勇军去现在听说抗五军要进关就有不少在要求参加抗五军。

    ………………………………

    在众望所归下财迷和抗五军就开始着手北上了。

    在上海的七个大队中财迷留一个战斗力比较好的老兵为主的大队和一个新兵大队。学工程技术的学生、技术工人等都尽量编入这个留守新兵大队。

    剩下的四个新兵大队与一个老兵大队新老混编成五个大队分批向北方进。尽管新兵的士气很高班长以上的军官也都算是打过仗的老兵了。但财迷可不想这么快让这些新兵上战场。部队边北上边训练而教导队就更大了有一千八百多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军官!

    在涞源农场也有了三个大队其中大部分是北平招到的各地学生小部分是农场中原西北军老兵训练了几个月战斗力有所上升士气尤其高涨。而西北一些农场也电报来说有些人要参加抗五军都让财迷拒绝了。会长才弥先生要这些人都在原地练兵作为预备队以后有机会才上阵。

    财迷让涞源的二个大队和上海过去的二个大队组成抗五军第一纵队傅保国为纵队司令。而剩下的四个大队组成第二纵队傅保田为司令在涞源训练。

    有人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不组织个十万、百万的大军一下打平东北?原因就这么简单:没钱。别的yy中的主角装备和军费是怎么解决的财迷不知道。没装备、没钱就没有军队。

    装备方面财迷也想生产坦克但以现在国内的生产能力要生产坦克的困难很大。先不说生产技术、生产基地建设的问题现在全国钢铁的年产量约为一百万吨就算是都是钢没有铁而且都是装甲钢全部用来生产坦克三十吨的中轻型坦克全年只能生产三万台。有的yy中主角进那个时空三年就搞了月产二万辆重型坦克的工厂怕是要全亚洲的钢都让他用还不够。

    军费方面现在财迷也有了抗菌素厂等工业农场已经基本自给自足这样利润就有近二百万一个月年利润二千多万。而当时国大党政府控制的几个省全部年税收收入也不过是一亿几千万!这是全国最富裕的几个省区了。加上英、美等国家有一点什么“庚子赔款”返还又准备提高一点关税才够一个月一千万的“全**费”。

    财迷的这点钱除了展生产和情报系统外也只够养五、六个步兵师如果是骑兵师就只能养二、三个了而装甲师、飞机什么的就别想了。那汽油什么的用得起吗?这还没说买装备的钱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