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明天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28章 茹瑺评论(2/2)
   茹道:“廖兄所言有些道理,但实际上未必会出现。历朝历代,为何在开国之后的君主均偏向我等文臣?岂是因为他们天生喜好?宋太宗武艺高超,不通文墨,好武功,但仍重文轻武,这是因为重用文官符合他的利益啊!”

    “一般开国之君,威望甚高,压服众将不在话下;但二代以后多生于宫廷,长于妇人之手,大将岂会心甘情愿服他?若武将权威过重,则有叛乱之忧,唐代的安史之乱就是明证。东汉不断压制外地武将,尽收兵权于内,也是为了防范武将叛乱。但后来外戚专权。引来董卓进京,乱了大汉四百年江山;晋代吸取东汉教训,将军权俱委于宗藩亲王,结果不过二代,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引发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唐代追求文臣武将、宗室外藩的平衡,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宋代吸取历朝历代的教训,与文臣士大夫共治天下,是以有宋一代未有叛乱。”

    “所以选择文官当政是历代君王尝试了各种方法之后最终的选择,并不以君主自己的意愿发生改变。三殿下现在还小,不通世事,等到殿下真的继位为君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重视我文臣了,即使未来真的在偏远之地封王也不会影响我等文官的地位。”

    茹的话确实是有道理,即使我们的主角允是有后世的记忆,但在当上皇帝以后,仍然为了自己的权势稳固改变了一部分想法,大体维持文武平等。但是茹有一点没有考虑到。当然,这一点他也肯定考虑不到,那就是允有后世的记忆。允后来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防止了文官压倒武将。

    其它人听了茹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纷纷赞同,郁新说道:“茹兄说得有理,看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一切,等今上百年之后再看吧。”

    除了茹之外,还有其他人在与朋友的交谈中提到了类似的观点,并且还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而且让老朱都觉得有道理。不过我们先不讲,回到老朱。

    老朱今天晚上判折子的时候,收到了一本特殊的折子,是有人弹劾黄子澄图谋谋害皇三孙朱允。老朱一开始是不相信的,黄子澄这个人他虽然不太欣赏,但是因为允很信任他,所以老朱还是对他有过了解的。在老朱看来,黄子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这个胆子和能力力来谋害允呢!但是看完折子以后,他发现折子中的理由非常充足,证据也夹在了折子中。老朱马上传旨叫上折子的人来觐见,丝毫不顾此时已经是宫门落锁的时间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欲知详情,请看下回分解。

    ============================================================

    ps:使用了一把评书的老梗,放心,不会再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