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烟云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章 国殇 (六 上)(2/2)
下外界虽然纷纷传言他与崔乾佑不睦,可谁也保不准,他会突然转了性。如今我军的位置,恰恰处于孙孝哲的侧后,如果他突然掉头杀过来”

    “这就是本帅分兵去救安西军的第三个目的!”没等王思礼把话说完,房琯立刻大声补充,“李光进所部皆为骑兵,骁勇善战。既能向安西军展示朝廷的真正实力,又能监视孙孝哲,以免其突然得了失心疯,掉头回援!不过根据本帅的判断,这种可能性非常地小。孙孝哲当初被安西军堵在长安城里头,连大门都不敢出了,也没见崔乾佑一兵一卒救他。如今轮到崔乾佑倒霉,孙孝哲岂能不报当日之仇?!”

    “这元帅高见!”王思礼做了长揖,满脸佩服之色。

    即便心里依旧不踏实,他也不敢再多说了。因为以房琯的口才,无论他说什么,肯定都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来。况且当年他从潼关逃到李亨帐下后,本来该以丧师辱国之罪处死。多亏了房琯在旁边美言,才保住了这条小命儿。所以与公与私,都不应再质疑主帅的决定,以免给后者的声望与威信造成损害。

    轻而易举地统一了将士们的认识,房琯连夜翻看兵,再度祭出一个奇招。将所部兵马分为三班,轮番向崔乾佑挑战。白天擂鼓吹角,叫骂不绝。晚则围着坊州城大唱幽燕民歌。以效当年淮阴侯韩信四面楚歌,瓦解楚霸王军心的故事。

    崔乾佑被吵得苦不堪言,不得已,派人送出信来,主动请求三日后决一死战。房琯见信大喜,将围城的将士们撤回,全军向后退到十里外的黄帝陵,摆下五方悬车星斗大阵,坐等崔乾佑前来送死。

    那五方悬车星斗大阵,据说乃是初唐名帅李靖所创。一直失传多年,直到天宝初,才重新现世,被很多香门第收藏为兵家至宝。房琯乃名门之后,自幼饱读诗,当然不会落下如此奇珍。非但将《李卫公遗》中所阐述的用兵道理背诵得滚瓜烂熟,而且能活学活用,将后附录的几个经典阵型推陈出新。

    整个五方悬车星斗大阵分为左、中、右、后四部分。左右皆为骑兵,人数各在一万下,负责包抄两翼,追亡逐北。中央则以牛车两千辆为核心,车有御手,射手各一,长槊手两人。牛头绑以匕,以效田单破燕之典故。车辕之,则绑以长矛、铁槊,以仿姜子牙灭殷之韵神。在牛车背后,则是房琯亲自统领的后队,再细分为五行二十八部。

    每部有主将一人,副将两人,士卒一千。皆按照天二十八宿的名字命名。由于决战地点设在轩辕黄帝陵下,所以五行中以土为尊,计一万人。由大唐天子李亨的塑像为主帅,泽被全军。左丞相房琯为副帅,坐在一个高高竖起的四层楼车,代替天子号施令。

    其余四行,则分为金木水火。每行七千人,编为七部。与天二十八宿的七座呼应。具体行动,则严格遵照楼车打出的旗帜。待中军的神牛大车把崔乾佑的队伍冲散,则四行齐出,将叛军碾成齑粉。

    当年汉光武皇帝统帅邓禹、吴汉、岑鹏、马武二十八将,扫平各方豪杰,中兴大汉。今日房琯也要凭此五方悬车星斗大阵,涤荡叛逆,重振大唐。

    崔乾佑这回动了真怒,一直缩在坊州城里养精蓄锐,待房琯在城外将五方悬车星斗大阵部署好了,才点起三万大军,慢吞吞地,赶向轩辕黄帝陵“送死”。

    看看敌军已经走到两里之内,坐在四层高的楼车房琯沉声下令:“吹角,悬车先行,二十八宿展开,灭此朝食!“

    “诺!”六万六千大唐健儿齐声回应。或迈开步伐,或催动战马、牛车,轰隆隆向前压去,宛若山洪决口,沿着黄帝陵前的缓坡,倾泻而下!

    “击鼓!”

    “击鼓!”“击鼓!”“击鼓!”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鼓声如雷,旌旗猎猎,刀锋反射出的寒光,照亮一张张年青而又诚挚的面孔。

    注:正史,此战生于咸阳附近的陈涛斜,房琯以一介生统帅大军,胡乱指挥,导致李亨小朝廷全军覆没。亏得郭子仪从山西紧急派兵回援,才没有被叛军趁机铲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