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况且这种事情也不经查一查马上就可以了解得清楚明白纷纷跪下哀求起来有人甚至把罪责推到手下身上希望可以减轻身上的罪责。
不过也不想想如果没有主事太监的同意手下太监谁敢这样做难道他就不害怕上司的责罚张信摇头没有理会太监们地痛哭流涕。
“把他们都带下去严加审讯看他们还有没有其他同伙招供之后让他们画押签字我还要向皇上汇报事情经过呢。”张信吩咐道心中一点成就感都没有还以为能有几个宁死不招的硬骨头可以显露一下自己的刑讯手段呢。
事情证明张信的猜测没有错在铁证面前根本不用侍卫用刑这些主事太监纷纷道出自己贪污受贿的事实有人是高价收购物品然后再从中获取折扣有人直接是强行以低价购买再虚报价格有人是以皇宫的名义直接明抢然后把内帑拨下来地钱中饱私囊。
贪污的手段虽然多。但是也没有出奇之处与后世地众多花样没得比张信看着太监们供词不断的摇头参与其中的同谋人员不在少数看来又有一批人要遭殃了怎么就没有一个太监有勇气把事情全部抗起来总是喜欢把其他人也牵扯出来呢。
“来人把这些人都带过来。与他们对质。”张信无聊挥手道:“记住要注意是否有人是被冤枉的。”张信也知道无论这份名单的人是否被冤枉以后他们肯定不可能再得到皇帝的信任。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宫中的太监经过恐慌之后马上变得平静起来所以才说宫廷里地太监侍女才是容易适应变动之人有些人心里还在窃喜因为经过张信这么一动宫中领太监地位子又空出数十个来对权势有所迷恋地太监们开始暗暗动起脑筋来。想着在接下来地几天里捉住一切机会在皇帝面前表示忠诚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来以后的事情就不归他管了自然会有专人来决定这些人地命运太监犯法照例由司法机构逮问治罪。或下刑部狱或下都察院狱或下锦衣卫狱并由法司议罪这些都不在张信的负责范围之内张信也无权过问这些人的下场。
乾清宫
“将一干人等交由刑部处理。”看完这些太监们的认罪宗卷后。朱厚冷冷说道决定着这些人以后的悲惨命运谁都知道朝官恨太监入骨现在接到这样的差事肯定是从严从重论刑。
“皇上经过此事之后想必宫中内侍以后会收敛许多每个月也为宫中节省三五万两银子的开支。”并不是每个监局地太监部门都与尚膳监一样预算过万两其他部门最多也就敢报三四千两而已。加上每个月内帑都有金花银进库。所以皇帝才不会这么轻易察觉自己内帑的银子减少。
当然也这样的事情肯定会有人知道的只不过以前由于太监的权势过大。或者不敢上报或被太监隐瞒起来或者皇帝本人知道有这事但是默许太监这样做种种原因之下才会导致宫中太监贪污受贿的情况生。
还有就是宫外官员为了知道皇帝的情况或者出于私利想求太监帮忙自然会贿赂宫里的太监久而久之太监们也习惯成自然没有好处反而借故刁难官员这样的风气慢慢地漫延起来。
接触朝政久了朱厚也明白三五万两银子对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想到每年被太监贪污数十万两银子朱厚心中的火气也涌上来觉得对这些人的处置太过轻了继续吩咐黄锦道:“让刑部加以严惩。”
“遵旨。”黄锦领旨出去只留下朱厚与张信两人在殿内商议起其他事情来。
“张侍读杨辅上疏说京城内各监局司的匠役人数众多每月耗费米粮无数请予以遣散让其归家还乡。”朱厚和声询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其实这事情根源还是出在正德皇帝身上刘瑾、钱宁、江彬这些人为了讨好生**玩的正德皇帝建议正德皇帝建造豹房因为觉得京城工匠人数不足建筑豹房的地进度太慢所以特意从各地征集匠役汇集京城。
可能是由于豹房的工程规划太过宏伟直到正德皇帝驾崩为止还没有完成任务待朱厚即位之后虽然把豹房工程停止但是匠役们还滞留在京城里。
“杨辅此举利国利民臣也赞成。”虽然朝廷大臣可能存在某些缺点但是不可否认他们还是实干家心存百姓不像明朝后期的腐儒只会空谈堂争根本不懂做实事每天只顾争名夺利期望打击政敌根本不顾民间疾苦。
“朕已经交由廷议想必朝中的大臣也会同意吧。”朱厚脸色似乎有些差。
“皇上若是有为难之处不如说与臣知道臣愿为皇上分忧。”看朱厚心不在焉的模样谈起国家大事都心神恍惚。张信知道朱厚肯定有心事。
“这是礼部尚书毛澄的奏折你看看。”朱厚面无表情的把奏折递给张信但眼睛里却透出茫然以及愤怒之色。
“臣等会议者再请改称兴献王为叔父者明大统之尊无二也。然加皇字于叔父之上则凡为陛下伯、叔诸父皆莫能与之齐矣。加大字于王之上则天下诸王皆莫得而并之矣。兴献王称号既定则王妃称号亦随之天下王妃亦无以同其尊矣。
况陛下养以天下。所以乐其心不违其志岂一家一国之养可同日语哉。此孔子所谓事之以礼者。其他推尊之说称亲之议。似为非礼。推尊之非莫详于魏明帝之诏。称亲之非莫详于宋程颐之议。至当之礼要不出于此。”
张信完之后马上明白这还是关于兴王夫妇地尊号问题朱厚上次不同意朝臣的意思命令他们再议没有想到他们还是坚持已见。非要朱厚继嗣为孝宗之子以汉定陶王和宋濮议为前例不能过分追崇所生父母。
群臣地意思非常明确汉朝地定陶王与宋朝的英宗也是从旁系继任大统但是两人一样尊崇上任皇帝为父希望朱厚也与两人一样。
“难道朕真地要更易父母吗?”朱厚黯然说道明朝的皇帝看起来似乎非常**其实不然因为他们还要受到传统礼教的约束。因为礼是治国的根本如果连皇帝都不遵从礼地话那天下岂不是要大乱。
所以当朱厚也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符合礼教是否有传统的支持是否能让天下人信服时也只能再三拒绝朝臣的提议。却根本没有把自己要追封兴王为皇帝兴王妃为太后地意思明说出来而群臣虽然明白但是却认为皇帝的想法是不符合礼的应该予以制止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礼的威严社稷的秩序井然。
“皇上可以命他们再议。”张信还是不愿意看着皇帝与大臣们的矛盾激化希望这件事情再拖下去怎么说朱厚得以继承皇位。也是由于这些大臣们的扶持。不过张信也知道这只是自己地奢望根本不可能实现。“除毛澄之处。还有二百名官员上疏言此事已拖许久若是再不解决天下臣民怕是心有疑虑。”朱厚冷笑道百官联名上奏其压力可想而知。
顽固不化一点也不识时务张信心中暗骂这些官员真是吃饱了没事做有空多关心人民间百姓生计啊居然有空管起皇帝的事情来不过张信也明白在官员们来看百姓的生计问题远远没有皇帝的事情重要只要把皇帝的事情解决百姓才会顺从教化天下才会太平纯粹是本末倒置。
“内阁有什么看法?”张信不抱希望问道这事八成是杨廷和指使的。
“当然是赞成毛澄之意也是这事应该尽快解决免得再生争执。”朱厚怒火中烧能有什么争执这话分明是对自己说的。
“请皇上宽心两日之后臣会给皇上一个满意的答案。”张信知道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办法避开做臣子的当然要知情识趣难道还想让皇帝求你不成。
“还是张侍读明白朕心。”朱厚深有感触说道到最关键时候平时对自己恭敬惟命是从地官员根本不敢站出来反驳毛澄的决定放眼满朝文武也只有张信毫不犹豫的支持自己最重要的是还有办法解决自己的难题。
张信看着精神重新振奋起来的朱厚心里却叹气起来皇帝与权臣地斗争终于要开始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牵扯其中不过结果已经注定这斗争没有输赢只有得失得到的是权力失去的也是权力。
谢谢支持呵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