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再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01)工作会议(2/2)
要改不过现在就慢慢潜移默化罢……先再拨点钱给艺圃吧现在学的还少做不了事拿不了钱不管怎样先养起来每个学生的月例银子再加一点不但不收学费还按月领情这样的好事怕是那些贫苦人家就不会再拧巴着不送孩子过来了。咱们再穷也不能穷这么点钱。”

    他说罢一笑沈葆桢知道他说的在理不过之前的读书人不一定包揽天下事的说法又让他觉得颇为不舒服只是事情现成的摆在眼前就是一个让读书人瞧不起的商人现在掏出大把的银子来搞教育这样的现实颇具反讽的味道和喜剧效果不过以沈葆桢的幽默水准肯定不会欣赏就是了……

    等一切事情都处理完毕张华轩眉宇间已经满是疲惫之色。这十几天来从海州狂奔到舒城然后还从舒城拐了一个大弯到达淮北的淮军阵中安抚心顺便下令淮北的淮军大队收兵返回淮安虽然按照常理来说淮军打的淮北的捻子鸡飞狗跳骑兵队伍没有成型没有火器没有良好的甲胄与训练甚至没有成建制的指挥这使得淮北的捻子在淮军眼里根本就不堪一击。

    当然这也是捻军还没有流窜到河南与山东各地还没有抢掠到大量的军马成为一支彻底的骑兵队伍这将使得他们流窜如风胜者勇猛进击败者呼啸而散最后在山东还砍死了不可一世的僧格林沁亲王使得蒙古骑士中最后一位尊贵的武士死在了山东大地上当年勇不可当的满蒙骑兵最后惨败在了汉人骑兵的手里极具讽刺意味。

    不过在现在捻军在淮军这样准现代的强悍军队手下根本就走不了一个回合不管是人海战术游击战术还是避而不战有着优良的后勤补给与强悍的火器输出的淮军打起捻子来不要太轻松在付出了成千上万的热血生命做为代价之后不论是惨败过的蓝旗还是刚刚惨败的各旗旗主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和淮军的这场战争是一场不对称战争还是尽早偃旗息鼓的好。

    于是张乐行等大旗主一声令下捻军边打边退主力先行进入了河南而河南在胜保没有带兵赶到之前简直就是一个真空的省份除了一些驻防的绿营兵外一个八旗骑兵的影子也看不到这样一来捻子们等于是冲进了一个空虚地带在河南左冲右突打的驻防的团练与绿营们抱头鼠窜之时捻子们惊喜的现了一块比淮北可爱多的新基地这么一来谁也不会愿意回到淮北去与淮军碰撞哪怕是一千人打一个。这种情况之下淮军大部驻防在淮北显然就无此必要而如果进一步进攻河南这就与张华轩原本的计划严重不符。所以在留下两百左右的淮军老兵训练组建团练之后大部淮军跟着张华轩一起回到了淮安驻防。

    值此多事之秋在朝野注意的严酷局面下收缩淮军的防线不再那么的引人注意这显然是最为正确的举措。淮北的主力收缩而庐州方面因为已经解决了福济与和春两人这一块地盘连同淮北与凤阳、潞州、宿州等地已经被张华轩纳入了他的统治之下暂且与太平军保持对峙的况态而不拿下庐州也仅仅是因为张华轩不想在太平军西征军打的正得意的时候拖对方的后腿罢了。

    这些军事上的举措与动作在场的幕僚们当然都很清楚事实上除了薛福成外其余的幕僚当然不知道淮军在淮北战争的动作原本就局限于把捻子赶走了事在他们看来张华轩现在带着淮军主力匆忙赶回淮安其最直接的原因当然就是因为朝廷的举措与舒城事变。

    把沈葆桢的事处理完后张华轩又向着翁同书道:“祖庚土改的那些事情我已经全部知道了官府的信用不能不维持明日就会派人把闹事最凶的一些人抓起来那些私底下重新签租田协约的事情也会阻止这一段时间你做的太累先歇息一阵子吧。”

    “是大人明鉴。”翁同书显然没有长篇大论或是汇报工作的打算与丁宝桢的义愤或是沈葆桢的忧虑不同翁同书显然受到来自北京翁心存的严令不再介入淮军与朝廷的事务之中所以哪怕是在他的本职工作上翁同书都一直选择了沉默的态度来应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