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再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24)分配(2/2)
的。

    不过这样做的缺点也很明显现在南方也有不少清兵除了清兵外还有敌友难分的太平军淮军自反清后天京方向还没有任何的表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采取静而观之地态度淮军占据了原本清军江北大营的地盘后对面的太平军却放松了警惕主力多半回到天京城内休整或是加强了江南大营附近战略要点的包围也有一部分精兵强将被抽调去加强镇江方向的防御而急如星火调急赶回江南战场地太平军除了秦日纲一部外石达开部地主力三万多野战精锐却留在了南昌战场已经把湘军一部分围在了南昌城内城池被围的水泄不通已经过了一个月城里人心惶惶曾国藩上次在江西九江地时候丢光了湘军的全部水师差点儿就投水自杀了现下又被围在南昌城内凭着一点残兵和湘勇的乡党关系形成的战斗力在苦苦支撑不过传来淮军易帜造反江北大营被攻击数路清军对镇江和天京的战略包围圈已经消散这样一来石达开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退兵的曾国藩的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南方的局势如此复杂江南膏润之地张华轩现在不取不代表他不想取他现在所需要的不过是短暂时间在南方大局往着太平军有利的一面转换后抑制太平军的展就会立刻提上淮军的案头。太平军这时候不比清军其实就其野战的能力现在还远在清军之上军队还没有**天国上层还没有内斗五六万人的忠勇将士没有在内斗中白白死去所以淮军在南方无论如何也不能只有一个镇的兵力这太单薄很容易被敌人趁虚而

    所以派往北方的兵力只能够用就行那种虎贲十万敌人不战而降的想法还是罢了。不提在军事上的考量就是光经济也承受不住按照丁宝桢和营务处的计划淮军本部加上长夫的动员打上半年就得过上千万两白银的花费淮安这里的工业化与土改时间都太短能编练出现在规模的淮军已经是倾尽全力除了淮安之外宿州和淮北前几年一直在闹灾荒这两年在张华轩的治理下农田水利有所改善土改后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不过也就是满足温饱连厘金张华轩都不愿意在土改上打主意而除了淮安之外其余各地的工商业基本等于为零海州的转口贸易刚刚开展犹如一颗幼苗正是加力呵护的时候哪又有可能在那里打主意?说来算去淮安现在一年的收入当然不少工厂的出产全是淮军账面上的张华轩自己手头又有不少商号每年收入都是不少落户在淮安的商号洋行极多相关的服务业也极为达光是一年在淮安府诸多州县收取的税金和厘金就不在少数总体来说张华轩手里掌握的所有的经济来源收入算在一起每年的收入当在一千万两白银左右的水准这在当时已经是极为了不起的成就张华轩以清廷百分之一的地盘所产生的收益却是当时清朝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

    现在讨论的话题其实是决定了淮军主力未来的走向也决定了清廷将在半年之后要么全部被围困在北京后被俘虏要么逃向热河、承德最终转入东北不论如何北中国将在半年之后易主就这一点而言在场的不论是文职幕僚还是淮军的将领们对此都充满信心。

    张华轩微微一笑自己主动把话题转移:“眼前这一万多人我看过了一半先送到海门和启东那里的棉田去吧那里一直缺人军垦也不方便雇佣太多老百姓还是这些战俘好用他们一直祸害百姓也是到了该赎罪的时候了。”他的话说的轻松不过骑在高头大马上穿着厚实暖和的军大衣的各人却都是打了一个寒战淮军对待俘虏虽然不杀不过也绝对不会便宜了他们这些俘虏将在棉田里最少干三年还有一部分会被分去养桑农活很重很苦淮安现在需要大量的棉花和生丝对这些俘虏当然也不可能客气使用精耕细作把每个人的体力都压榨干才算完在那里干三年后身子骨弱的都熬强了熬不过来就只能一张草席埋地了。

    “剩下的一半先留下来过些日子就有用场了。”张华轩踌躇满志把战俘分配完毕后抬头北望远方暮色低垂一望无际的北方大地正在向他招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