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里当勤杂工。
不得不说,高兰英的老板很有经济头脑,不光开着饭馆坐等客人上门,还会主动走出去——他组织了一个服务队,上门给人操办酒席。
有时候酒席的桌数太多,光这个服务队的人忙不过来,那老板就让服务队的成员拉自己的亲朋好友过来打下手。
有好几次,高兰英实在找不着人,就把程文婧拉过去帮忙。
自然不是白帮忙,每一次,程文婧总能拿到一块钱左右的劳务费。
这报酬称不上多,但也绝不算少。
要知道,八十年代初期,一块钱足够买五斤当年的新米了。
正是因为程文婧从高兰英那儿获得了宝贵的赚外快机会,她一直对高兰英,乃至于程文昌一家,都心存感激,总夸这一家子人善心好。
真的是人善心好吗?程湘心中存疑。
的确,乍看起来,程文昌夫妻的事迹可以概括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农民夫妻改变既有观念,进城务工,发家致富的同时,不忘提携亲友,同奔小康之路。
无可指摘,值得称赞。
然而,程湘却隐隐觉得这一家子不对劲,至于是哪儿不对劲,她说不出来,可她相信自己的直觉。
看来,得想个法子让妈妈远离程文昌一家才行。
程湘心下正自计较,蓦地,她察觉到周身有一丝不对劲,仔细一分辨,这感觉就仿佛是有人在暗地里窥视着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