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第一五七章
赵仑是此次皇帝派遣下来的钦差。(顶点手打)差不多是在二月初一到的地头,二月二龙抬头,合该是家家户户准备过节的时候,正经的说来,这时代的年节其实要过了二月二方才算是走到了尽头。
老百姓过了这个节日,方才该开始陆陆续续的走出家门,开始农田里的活计。
今年的天暖和的快,去年冬季来的早,因此河道解冻的极快,在前些日子,便有胆大的在河道上行驶大船了。
这天道瞧着有些诡异,往年间可不会暖和的这样的快。
赵仑领着一干随行进城的时候至少即便是在夜里,水落到地上也不会变成冰块了。按道理说,这时候官府已经恢复了工作,钦差到来,至少应该有许多的人来迎接才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豫州这半年来已经迎接了不知道多少波钦差,因此已经麻木了还是怎么的,反正,至少在赵仑看来是这样的。
他是皇帝的内侍,本来钦差的人选有许多争议。皇帝圣心**,本应该争议很久的钦差才落到他身上。
对此,赵仑非常的清楚,他的职务是在皇帝累了的时候,替皇帝念奏折的太监,坐这个位置的太监都不容易,能识字断文,心中即便对有些事情有想法,也要一直的隐藏起来,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影响皇帝的判断。
他做了这么多年也没犯什么错误,还越发的让皇帝亲近,如今更是派遣他出来做这个钦差,他心中是明白了,这件事,皇帝有想法,至于是什么想法,别人都猜不透,他自然也猜不透,只能揣测皇帝派他出行前说的那句话。
“楚怀沙是个纯臣,豫州是进京的咽喉之地,你替去朕瞧瞧。”
………………………………………………………………………………………………….
这话让他一路揣摩着,纯臣是什么?纯臣并不代表不会犯错,当皇帝也不容易,奸臣让人头疼,纯臣也不让人省心,想遇上能臣,却又不得不防着。但凡人都是有私心的,太能干了,功高震主不是什么好事,举国上下不乏人才,最主要的是将适当的人用到适当的地方。
豫州这个地方让皇帝头疼了许久,去年的秋试之后是提拔了不少人才起来,可是在与彭太师一役中,折损了太多,许多方才提拔起来的人都已经放在不太合适的位置上了,将楚怀沙放在这个位置上,已经是皇帝不得不做的选择。
只是,有人看不得皇帝如此顺利的调兵遣将,朝堂上的纷争从来没有一天消停过,彭太师倒下以后,朝堂上是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那不过是彭党人人自危,刻意的忍让,皇帝为了稳定朝局,刻意的安抚。
不过,这蜜月期必然是短暂的,彭太师一脉在朝中的牵连实在太过庞大。皇帝要有所作为,终究有一天要一一的秋后算账的,大家都明白,所以,心知肚明的在谋算后路,而有些心知自己的罪名实在太大的,为了不让皇帝腾出手来折腾他们,自然要挑挑事儿。
不管外人怎么看如今这座皇朝,身为一个能听见几乎所有皇帝能接触的奏折的太监,赵仑深深的知道如今的局面其实是很危险的,皇帝手上的能量还是太小了,稍稍一不小心,就会让某些人坐大。
其实,如今已经有些人坐大了,南边儿的人有钱有势,多半都是彭太师的党羽,他们虽然没有跟着彭太师做出什么,那也是因为京城的变故来的太突然,那边儿的人,囤积粮食,私募士兵,这种事儿,所有的人心里都清楚,而皇帝鞭长莫及,甚至,想在那边安置几个官员也是困难重重。
不过,好歹还是有消息传回来的,因此,这豫州城的地位更加的重要了!
皇帝其实是不放心楚怀沙的。特别是听说了豫州城也参合进了海边儿的生意,皇帝的震怒可想而知!
………………………………………………………………………………………………….
皇帝是让楚怀沙来这儿替他守着豫州城的,他却是一直的无所作为,除了修桥铺路以外,连自己属下的人都约束不了,竟然让南边儿的蛮子参合了进来,那豫州的咽喉要塞地位何在?
皇帝便是在自己的身边养了一条老虎!
至于藏宁公主的事情,这件事,谁也猜不透皇帝的心思,只是,抛开这件事,豫州这个案子他恐怕交不出让皇帝满意的答案来。
坐在轿子里,身边有暖暖的火炉,外面的风也不大,赵仑陷入自己的沉思中,连轿子什么时候停了下来也不知道,只听见外面有人轻轻的唤道,“赵公公,已经到驿站了。”
“到了?”赵仑清醒过来,有人打起帘子,他抬起头从里走出来。
抬起头的时候就瞧见了街道上的景致,怎么说呢,驿站这种地方。说繁华不算是城市里繁华的地方,说偏僻,却常有官员往来,也不该算偏僻,入目的却是一番萧瑟的情景。
寂静的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驿站门口那个守卫也仅仅只有一个老迈的兵丁靠着门打瞌睡,这几个随从加上轿子过来虽然寂静,却也是有些动静的,那老兵却是连眼皮子也没抬一下,不知道的瞧着他那脸色,还以为是个死人。
赵仑皱了皱眉。身边的小太监急急忙忙的跑上去叫道,“没瞧见钦差大人来了么?你们便是这么做事儿的?”
那老兵被吓了一跳,打起精神往过来,便瞧见赵仑正怒目以对,很显然对于他工作时间打瞌睡的事情非常不满,那老兵颤颤巍巍的就要跪下来求饶,“钦差大人!……小的……小的……”
赵仑不喜他说话都说不清楚,喝问道,“你们驿臣大人呢?”
那小太监叫道,“还不赶紧去请驿臣过来说话!”
那老兵这会儿反应过来了,结结巴巴的道,“驿臣……驿臣大人……不……不在……”
“驿臣不在驿站,去哪儿了?擅离职守,可知道是什么罪过?”赵仑瞠目。
那老兵道,“驿臣大人和驿站所有的人都被黄知县叫去帮忙了……”
赵仑闻言越发的不悦,那小太监一脚踹过去,“帮什么忙?驿站就是他的职责所在,竟然跑去给别人帮忙,本末倒置了吧?去叫驿臣来!”
赵仑摆摆手,“不必了,先安排我们住下吧,这些事儿呆会儿再说。”
………………………………………………………………………………………………….
黄知县此刻正带着一帮官员在城外善堂安置一应的老人,文官帮助这些老人安置,收拾房间,武官则是借了几条耕牛过来帮忙犁地,善堂的米粮日后就要靠附近的几十亩地了,其实这些土地都不是良田,不过是刘大人说是有办法改薄田为良田,反正也要配合着程水若给的小册子做实验,叫上大家伙都来做做这事儿其实也不错。
要改善田地的土质,自然要早些开工,不管这些田地的出产如何,到了夏末,终归是可以解决一部分善堂的粮食问题,楚怀沙不在,这些老人就要靠他们出面照顾了。
因此,此刻的善堂正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老人们乔迁新居,自然是喜气洋洋,特地选在二月初二这一天,自然是因为这一天的日子好。
便是在善堂前面的这一大片土地间,许多的军官个个挽起了裤腿,跟着耕牛将大片大片的土地犁了一遍,后面有人拿着锄头将大块的泥土打碎了,准备再犁上两遍。
旁边的小道上一人一骑飞快的行来,站在路上的人纷纷让开,就瞧见那一人一骑飞快的跑进了善堂的院子里。
黄知县正亲自挽起袖子端着水盆走进一个房间里,房间里的老人笑的嘴都何不拢的走上来,“黄大人,怎么敢让你操劳?快,快放下,我自己来就行了!”
黄知县呵呵一笑,本来这些事他往日里是不屑做的,不过是楚怀沙走了以后,这些事他不得不接手过来,却是万万没有想到,被百姓如此的爱戴竟然是这样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比家中的财富堆积如山更让人觉得高兴。
他不缺钱,出生富贵,自小除了读书便什么事也没有亲手做过,今天一早来开始做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还好有刘大人在,跟在后面打盆水帮忙四下擦拭一下,帮老人拿些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困难的,看着空空荡荡的屋子因为有人入住后,渐渐的将一干杂乱的东西收拾的井井有条,心头格外的有成就感,再加上老人们开心的笑脸,和感激的笑容,让他的一颗心都满满的,这种感觉其实还不错。
让开老人的手,拧了帕子开始擦拭门窗,黄知县呵呵的笑道,“您老就去忙其他的吧,这事儿我还做的来,本来今天就是来帮你们搬家的,我总不能闲着不是?”
老人着实劝不过,这种擦拭门窗的工作也不会很麻烦,也就罢了,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噼噼啪啪的脚步声。
刘大人在门外大声叫道,“黄大人!黄大人!您在哪儿啊?”
………………………………………………………………………………………………….
黄知县应了一声,探出头去,笑呵呵的问道,“刘大人,可是有什么事?”
刘大人冲上来,也顾不得黄知县手上还有张帕子,拉着他便往角落里走,一边走,一边低声道,“赵仑来了!”
黄知县一愣,由着刘大人将他拉到个无人之处,“他现在在做什么?”
“在驿馆里住下了,有人过来找驿臣回去,怕是呆会儿就得找咱们说话,驿臣那边我已是吩咐好了,便是来与大人知会一声,咱们都不在城里,那些商户门也都将东西收拾妥当了,心也齐的很,即便有些小心思的,也都打发走了,想姓赵的也不能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过,他办事素来沉稳,也是个颇有急智的,不贪,也好说话,我只是在寻思着,要不要将他引过来?”
黄知县道,“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早早的打发了回去咱们才好安生过日子。”
刘大人道,“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来做什么的,怎么打发?皇上这次派内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